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硝酸酯类药物您“偏心”使用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硝酸酯类药物您“偏心”使用了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daychina.net/home/coptic/details/id/4705.html

硝酸酯类药物是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剂,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刺激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增加,降低细胞内的Ca2+浓度,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硝酸酯的血管舒张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递增,依次扩张静脉血管、大中动脉和阻力小动脉,从而发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降低动脉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连续用药后可能发生耐药性,是临床经常需要面临的用药问题。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一般是指患者连续用药24~72h以后,原剂量硝酸酯类药物的抗心肌缺血及扩血管效应下降或消失,或患者出现运动耐量下降而需增加剂量,或合用其他措施才能维持原来的药效。发生硝酸酯类药物耐药,不仅影响临床疗效,甚至还会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有以下3种:

(1)假性耐药
因血管外因素所致的耐药现象,即一开始的24~48 h应用大剂量硝酸酯类药物而无预期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可能与用药后RAAS系统激活,血容量增加等因素相关,联用ACEI、利尿剂等可能减小耐药性。

(2)真性耐药
用药后血管本身功能因素所致的耐药现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耐药现象。任何硝酸酯类制剂连续应用48~72h后产生效应降低,耐药现象发生迅速,而经过一个短的停药期后,耐药现象消失。

(3)交叉耐药
使用一种硝酸酯类药物后,抑制或削弱不同制剂或不同给药途径的其他硝酸酯类药物,或NO供体药物及内源性NO的作用。

硝酸酯类耐药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具有短暂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的特点。因此,为避免硝酸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采用间歇给药或者“偏心给药”法,即保证每天有8~12 h的无药期或者低硝酸酯浓度期。在给药空窗期,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预防心绞痛和血管反跳效应,如在此期间仍出现心绞痛,可使用短效、速效的药物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来缓解心绞痛。

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部潮红,心跳加快,低血压:可伴随头晕、恶心等。其中头痛是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如将初始剂量减半后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服药1~2周后头痛可自行消失。禁忌包括对硝酸酯类药物过敏、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收缩压<90mmHg的严重低血压等。慎用包括青光眼、重度贫血等。其他注意事项包括除应急情况外, 不应采用长、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混合给药方法,容易耐药, 诱发心绞痛;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既要避免应用过度又要避免应用不足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