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大学/宁波工程/东方理工AFM:全固态锂电池中富镍层状正极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大学/宁波工程/东方理工AFM:全固态锂电池中富镍层状正极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TS8G7T05329TW8.html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而被视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的有力竞争者。其中,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因其高平均电压和高理论比容量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使用富镍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研究进展,包括商业化潜力、本征问题、界面问题以及改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图1 全文组织结构图

1. 全固态锂电池中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的商业化潜力

全固态锂电池具有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的特点,但其商业化潜力仍然是不确定的。鉴于此,作者采用商业标准来数值分析固态电极参数如正极材料类型、固态电解质厚度、放电比容量和电压、正极比(N/P比)和电极密度对全固态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影响,评估了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商业化潜力和应用前景。


图2 全固态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成本计算

2. 富镍层状氧化物的本征问题

富镍层状氧化物是目前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高的平均电压和理论比容量使得它备受关注。但是富镍层状氧化物的一系列本征问题,例如表面残锂、结构转变(层状向岩盐相转变)、Li/Ni混排、H2/H3相变,微裂纹和热不稳定性等,会导致锂电池严重的性能衰减。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对于富镍层状氧化物本征问题及其对应的降解机制的代表性研究。介绍了表面残锂、结构转变(层状向岩盐相转变)、Li/Ni混排、H2/H3相变,微裂纹和热不稳定性等本征问题的主要原因,内在机理及其后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图3 表面残锂


图4 结构转变


图5 Li/Ni混排


图6 H2/H3相变和微裂纹


图7 热不稳定性

3. 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界面问题

对于全固态锂电池,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界面处存在界面副反应,空间电荷层和界面接触差等问题。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全固态锂电池界面问题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全面的综述了界面副反应、空间电荷层和界面接触差等界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内在机理和对后续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图8 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问题

此外,作者还综述了外部因素如压力和温度对全固态锂电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在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稳定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9 外部压力的影响


图10 环境温度的影响

4. 构建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策略

对于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设计高容量,高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和构建良好的正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界面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本征问题,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处具有界面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正极材料调控和界面工程来构建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鉴于此,作者总结了近些年构建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代表性研究。全面的综述了形貌调控、掺杂、包覆、固态电极设计等全固态锂电池中富镍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调控策略和界面工程。这些策略有效的助益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构建。


图11 构建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改性策略

这综述对使用富镍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潜力、存在的问题、应用障碍和改进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对实验室和工业上开发ASSLB富镍层阴极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8274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