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居易《哭孔戡》:悼念友人的沉痛之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居易《哭孔戡》:悼念友人的沉痛之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koomao.com/wenxue/shiwen/232107.html

《哭孔戡》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孔戡的深切哀悼。诗歌通过描述孔戡的生平和遭遇,展现了对贤才不得重用的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诗词赏析

《哭孔戡》是白居易为悼念友人孔戡而作。诗中,白居易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孔戡的深切哀悼。他感叹洛阳无人不死,而孔戡之死更是令人悲痛。白居易自述是了解孔戡的人,听到他的死讯不禁泪流满面。

诗中回顾了孔戡的生平。他曾在山东军中任职,坚守正义,不容侵犯。他毅然西来,其正直之道如弦般笔直。他的品行和才能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尽管有人建议将他安置在朝廷要职,或担任谏官或宪官,却始终未能实现。孔戡最终一生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死后葬于北邙山。

白居易在诗中抒发了对贤才不得重用的感慨。他质问苍天为何生出贤人却又要夺其性命,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白居易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