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部承载千年医学智慧的道教医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部承载千年医学智慧的道教医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医学著作,其传承过程曲折坎坷,内容涉及道教医学与经典方剂学的传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辅行诀》的传承历史及其重要价值。
新书封面
传承过程:从隐学到显学
隐学阶段
《辅行诀》的撰写者陶弘景,不仅是医药学家,更是道教学者和道家上清派的重要传承人。他撰写此书的初衷是为学道之人提供在修炼过程中如何用药祛疾的指导。因此,这本书最初仅在陶弘景的道教弟子间秘密传承。
根据《南史本传》记载,陶弘景"性好著述",所著"秘密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这意味着《辅行诀》作为一部专门写给弟子的书,由弟子整理并在弟子间秘而不传。这种传承方式也解释了为什么《辅行诀》在历史上没有其他旁证记载。
幸运的是,在唐代之前,《辅行诀》被带到了敦煌莫高窟,并在公元十一世纪初被封闭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侧的藏经洞内。这一时期,它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隐秘传承。
敦煌莫高窟(图源Pixabay-nhluoj)
显学阶段
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守洞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其中藏有万卷古经。幸运的是,《辅行诀》并未随其他珍宝流失海外,而是于1918年被王圆箓卖给了军需官张偓南先生。张偓南先生将其视为珍宝裱装起来,作为家学传承。
通过张偓南先生的家学传承,《辅行诀》最终传到了其孙张大昌先生手中。张大昌先生刻苦钻研,深得真传,并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将《辅行诀》的内容及个人临证心得传授给弟子王子旭、范志良、衣之镖等人。建国后,张大昌先生多次将《辅行诀》手抄本寄送至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期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得益于张大昌先生的无私传承,虽然《辅行诀》原卷在1966年被毁,但其多个手抄本依然流传于世,基本保留了这本敦煌遗书的精华内容。
重要价值:《汤液经法》的传承
《辅行诀》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可能保存了《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汤液经法》是商代伊尹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记载于《汉书·艺文志》中,但早已失传。
陶弘景在《辅行诀》中明确提到:"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这里的"检录"意味着陶弘景从《汤液经法》中选取了常用的60首方子。
钱超尘教授指出,《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张仲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撰成的。因此,《辅行诀》不仅是研究《汤液经法》的重要一手资料,对于伤寒研究和经方运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们还认为,《汤液经法》可能是经方、时方、验方、效方等一切中药复方治疗形式的总源头。而汤液经法体系,在《辅行诀》中有详细记载。因此,无论是理论传承还是临床实践,《辅行诀》都应该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历史传承(AI 生成)
结语
《辅行诀》的传承历史和学术价值表明,这部著作不仅是道教医学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其对《汤液经法》的传承,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