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武帝的用人之术,统治五十年帝国王朝,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武帝的用人之术,统治五十年帝国王朝,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SKJPVKE05565WKW.html

汉武帝刘彻十七岁行冠礼,登基为帝,开始了其为期五十多年的统治。

为了解决社会内部阶级分化、土地兼严重、各地诸侯权力过大以及北方边境匈奴寇边、南方少数民族暴乱等问题,汉武帝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用人之道,进一步使国家繁荣富强。

那么,你知道汉武帝的用人之道都有哪些吗?

善于培养和发现人才

汉武帝在位期间善于发现人才并能才尽其用。建元元年,汉武帝颁布求贤令招贤用人,各地有才之士集聚于京城,参加汉武帝举行的考试。

通过考试,汉武帝录用了一批儒生,采纳他们的更化鼎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更现有朝纲礼仪等一些建议。

但是,好景不长,朝中推崇黄老之术的大臣和一些贵戚出于其官职地位的不保和学术权威受到挑战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他们联合起来向窦太后上书,说汉武帝的措施会导致朝纲崩坏,用霸术统治国家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窦太后将主持改革的窦婴、田蚡等罢黜,汉武帝上台后的第一次改革以失败告终。

这是这位年轻又雄心勃勃的皇帝上台开始实施新政后的一次惨烈的教训,从恩师的自杀开始令其反思改革失败的原因,也开始了真正与皇亲贵戚斗争到自己掌握实权的漫长的六年的斗争史。

此时的刘彻更深刻地感觉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通过身边的近侍引荐人才,选拔优秀军士编练羽林军,后来还开办太学培养人才。凡是有才之人便留用,不分三教九流,不论门第,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

汉武帝经常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他将上林苑的围猎场变成了士官学校,把狩猎当作战场,每名军士轮流指挥,这样用不了几年便培养出了大批的将军,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提出要用十年时间来养气,养骨气、义气、勇气和浩然正气。他说晁错认为没有常胜之兵,只有常胜之将。

让卫青从羽林的八百名精骑中,历练出一百名将军,将来这一百名将军足以抵八十万骑。终于在建元六年帮助东瓯国攻打闽越国的战争中取胜,这是操练六年后的一次实战。

首战告捷,刘彻开始用自己培养的人才夺回权利。至此这位伟大的君主才真正站到了整个汉朝权力的中心,开始了其长达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选用各个阶层的有才之士。卫青乃平阳公主家的家奴,汉武帝在去平阳公主家游玩时,发现其颇有才能,便将其带回宫中,加以历练,培养成为一个大将军。

在攻打匈奴时大胆任命其为将军,卫青不辱使命连战连捷,多次击退匈奴,并深入敌境作战,令敌人闻风丧胆。

桑弘羊乃洛阳商人之子,因其精于心算,十三岁就被武帝任为侍中,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将近四十年之久。

他忠心耿耿,聚敛财富增强国力,为武帝出兵匈奴积累了经济基础。其理财之道被司马迁称之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史书记载“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都是对这二人被任用的真实写照。朱买臣,家贫靠卖柴为生,经同乡严助推荐,拜为中大夫,向汉武帝献计平定东越,深得武帝信任,后位列九卿。

在攻击匈奴时,为了训练自己的骑兵,汉武帝任用匈奴人,仿效匈奴人训练骑兵的方式,练出一支速度、打击力度、耐力比匈奴还要强悍的军队。

用人不分学派,纵横百家。汉武帝早年师从卫绾,学习儒家学说,但其继位后并没有被儒学思想束缚,而是任用各种人才。任用出自法家的酷吏张汤、赵禹,出自阴阳家的严安。

郑当时好黄老之学,主父偃擅长纵横术。国舅田蚡好儒术,汉武帝用它做太尉丞相。这样的用人方针,能使统治者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从而制定正确的治国之策。

用人不分年龄,注重人才的年龄梯队。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喜欢任用有活力有不受传统束缚的年轻人。御史大夫桑弘羊十三岁被封为侍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十八岁便率兵出击匈奴,建立军功。

终军十八岁被任命为给事中,主动请命参加吕嘉叛乱,在叛乱中被杀,年仅二十岁,被称为“终童”。

同时,汉武帝也注重人才的梯队建设,官吏中也有许多年富力强、学富五车之士,还有许多年老的长者,如年近七旬被委以丞相之职的公孙弘、主父偃等大器晚成的人才。

主父偃曾经一年之内被汉武帝连升四次,他曾向武帝建议对诸侯王使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

这样一来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辖区日益扩大,诸侯国实际上已经解体,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任用酷吏,酷吏从小学习国家的法令政务,严格依照法律办事,在打击豪强贵戚镇守边关对抗匈奴等方面能够铁面无私,执法严谨,并且忠于皇帝。是皇帝清除其治国障碍有力帮手。

汉武帝一生重用酷吏。有名的酷吏张汤一生参与无数大案,杀人无数深得武帝信任。至死都家徒四壁,死后只能用牛车送葬。

重用武将,武帝一朝重用武将,跟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和武帝本人的文治武功是分不开的。汉武帝登基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稳定,但北部匈奴时常南侵骚扰汉民。

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嫁出公主可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局面,其中以南宫公主出嫁换取的和平时间最长,为十年时间。

汉武帝刘彻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出兵匈奴,就必须重用能臣武将。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都是汉武帝亲手培养出来的军事奇才。

此外武帝还特别爱惜将才,多是重赏轻罚并且给战败将军以重新立功的机会。公孙敖,首次出征便损兵七千,武帝并没有诛杀之,而是将其贬低为庶民,让其传授作战经验给其他将领。

“飞将军”李广,出击匈奴兵败被俘,后“佯死夺其马而奔归”。对于这样的败军之将,汉武帝也没有诛杀之,而是贬为庶民,等遇有重大军事行动时,又重新启用,委以重任,可见汉武帝对将才的爱惜和信任。

重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六辅渠的开凿就是其任用专业人才兴修水利的成果之一。倪宽精通水利,汉武帝便任命他为左内史,他在任期间开凿六辅渠,使高地良田得到灌溉,增加农业产量。

汉武帝任命水工徐伯兴修水利,开凿了从长安到黄河的渠道三百多里,使关东到长安的水路缩短了近一半,灌溉了万顷农田。

在科技方面,汉武帝重用精通天文历法的唐都、落下闳二人,让他们参与修订了著名的《太初历》。

在农业方面,任命赵括为搜粟都尉,他在任期间发明了代田法,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了农业产量。

恩威并施任用人才

汉武帝不仅注重对人才的选拔,更注重对人才的考核,做到纳言求谏、赏罚分明。他对有功之士封侯封爵,重金奖赏。对办事不力的官员则降职,罢免或处死。

以政绩大小和军功高下来决定官员将军的去留和赏罚。卫青首战告捷,汉武帝对他和他的部将给与了丰厚的奖赏。

飞将军李广,屡次出征没有战功,但其本人确实非常优秀,有人为其上奏,希望给李广封侯,汉武帝始终不同意,认为军人要以军功来论赏。

《滕王阁序》中就留下了千古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武帝这一举措使军人相信只要能立军功,就能升将军。从而使军队上下齐心,克敌制胜。

大行令王灰为给良马配种私自将马匹运往匈奴,再运回来。被丞相田蚡诬告贩运马匹,汉武帝能够悉心地听其辩解,秉公处理。

王灰为武帝谋划出兵马邑,伏击匈奴,而自己却临阵畏敌,让匈奴大单于逃跑,武帝将其打入大牢,他却贿赂丞相田蚡,想让田蚡为其说话。武帝发现王灰行贿,立即将其处死。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带回了西域特产和锻造宝刀的金刚,绘制了前朝所没有的关于西域的地图并且他随同卫青出征时立下了军功,被封为侯。

但在一次战争中因为没有到达指定地点就被夺去了爵位。有人为其鸣不平,汉武帝认为功劳就是功劳,过错就是过错,二者不可相抵,坚持了对张骞的处罚。

汉武帝对待大臣恩威并施,使朝野上下秩序井然,众臣心服口服,齐心协力辅佐武帝成就了一番霸业。

汉武帝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相信和支持他自己选拔的人才。在伏兵马邑的第一次作战失败后,武帝改以静制敌、以逸待劳的策略为主动出击。

他依然放心地将军队交给将军们,其中还有第一次帯兵出征的年轻将军。让他们用自己的治军之策与匈奴作战,只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将军和士兵都很感激汉武帝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奋勇杀敌,士气勇猛。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其所用之人给与了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让所用之人能够放心大胆的去做事情。

卫青战胜归来,妒忌之人皆言他是靠姐姐的裙带关系当上了将军,汉武帝却对卫青依然深信不疑,让卫青骑着高头大马在宫中行走,专门给卫青树立威信。

汉武帝新登基时,将当时社会上一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军士兵的后代编入自己的羽林军交给卫青训练,又通过战争的历练将它们培养好成为新一代的将军。

将士们对汉武帝心存深厚的感激之情,这也是这支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原因,他们知道,皇上深爱自己的战士。

汉武帝的用人之道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不妥之处。许多有为官吏皆因犯小错误被杀。他为求长生不老重用方士,滥杀无辜。

为了打击国内强恶势力,重用酷吏。晚年重用小人,致使太子卷入巫蛊之祸被杀,悔恨不已,写下了“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晚年的过失,这是其用人武断残暴的一面。

赏罚分明激励人才

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上下阶层的流动性,人们的生活没有了奔头,社会就很容易发生暴乱。就像古时候的罗马,当所有的人民都取得罗马籍的时候,整个社会顿时就变成了一滩死水。

人们没有了奋斗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连原先的罗马人民都不再为有罗马籍而感到荣耀,这个社会便很危险了。

汉武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深刻地明白这样的道理,他遵守以能力论英雄的人才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对有功绩者加以奖赏,对犯错误的加以惩罚。

刑法不避亲贵,连自己的亲舅舅丞相田蚡触犯法律也被罢相,田蚡主动上交其财产给国库以备军用。

这样的严刑峻法使社会秩序出现了良性循环,人人因有才能而得到重用,求官者便一心向学,一心向学便会使整个社会人才济济。

人人因犯错误而受处罚,为官者便小心翼翼为民办事,贪赃枉法之事便少了许多,官正则民正,民正则国家兴。在军队运用这样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军人赏罚分明,军队便会誓死效忠国家,上下齐心便能克敌制胜,无往不前。所以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伟大胜利,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人才。汉武帝的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珍惜人才方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汉武帝在位期间有力的挖掘各方面的人才,推动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使得西汉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局面。

有人曾这样评价汉武帝说:“他给一个国家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万代的自信,他的国号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有功也有过,功过相抵仍不失为一位为中华民族做过卓越贡献的君主,他在用人方面的智慧,促进了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