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75岁老人33年制作400余座雷锋塑像 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75岁老人33年制作400余座雷锋塑像 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引用
1
来源
1.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2232583344/851284b002001f0i4?finpagefr=p_104

导读:在安徽阜阳颍泉区伍明镇陈刘村,有一位75岁的老人来振先,他33年来坚持制作雷锋塑像,目前已赠送出400余座。这位被授予“颍泉好人”“阜阳好人”称号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月27日,天气晴朗。一大早,来振先就在小院里忙碌起来。他手持刮刀,轻轻刮去面前雷锋塑像上的碎渣。按照与颍泉区关工委的约定,他制作的这座雷锋塑像将被送往周棚小学展示。不知不觉间,来振先制作雷锋塑像已经进入第33个年头。这位75岁的老人,用行动兑现着承诺:制作雷锋塑像,传颂雷锋精神。

在颍泉区伍明镇陈刘村来寨,不大的小院内摆放着大小不一的5座雷锋石膏塑像。来振先蹲在最大的一座塑像前,一边用刮刀刮去碎渣,一边用抹布擦拭灰尘。

“下个星期,这座塑像就和周棚小学的孩子们见面了。”来振先说,他制作雷锋塑像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传承雷锋精神发挥更大作用。

在来振先的房屋内,随处可见与雷锋有关的物品:墙上挂着“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标语,案上摆放着十多座雷锋像,还有雷锋手持钢枪的大幅半身照等。

因多年坚持传颂雷锋精神,来振先先后获得“颍泉好人”“阜阳好人”称号。

“他是村里的活雷锋。”正在晒太阳的董大爷说,这些年,来振先一直帮邻里做好事,义务在村里宣讲雷锋精神,给孩子们赠送雷锋塑像。“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做出来的塑像都送出去了,村里谁不说他好呢?”

1969年,19岁的来振先参军。在军营里,他第一次听说了雷锋的故事。“他的一生只有短短22年,却全部奉献给了人民。”从那时起,雷锋精神就在来振先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退伍后,来振先回家务农。1992年,他听说附近邵营有个姓刘的师傅雕像做得好,便登门拜师学艺。学成后,他开始制作雷锋塑像。

为了更好地还原雷锋的模样,来振先对着搜集到的雷锋照片一点一点琢磨。他前后历时三年,报废了100多个模型,最终让雷锋塑像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村民们都夸他的手艺好。

随着制作的雷锋像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塑像发挥更大作用,成了来振先反复思考的问题。

2018年,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来振先用三轮车拉着一座雷锋塑像,赶到30多里外的颍东区正午镇中心小学,和教职工一起将塑像安装在操场上。随着校园内《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的响起,看着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少先队礼,老人的眼湿润了。

距来振先家不远的村办企业厂房内,有一座暂时闲置的仓库,被临时借给来振先作为“雷锋精神纪念馆”。

纪念馆里共有29块展板,除雷锋的生平事迹文字介绍外,还有很多雷锋生前照片。

2024年,来振先曾数次外出,分别前往湖南长沙和辽宁抚顺——雷锋的家乡及生前服役的地方,寻找雷锋的足迹。在当地博物馆,他看到了很多雷锋的资料、照片等,于是把它们一一拍下,回家后再放大打印。

2024年12月,在陈刘村关工委的支持下,“雷锋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只要忙完农活,来振先便会来到馆内,以义务讲解员的身份,向村民们讲述雷锋的故事。

从第一次赠送塑像开始,来振先已向周边中小学校赠送了400余座雷锋塑像。每到一处,他都向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传颂雷锋的精神。“只要我还走得动,就要继续把雷锋塑像做下去,把雷锋故事讲下去。”来振先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