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犯过最大的两个错误:错认了一个兄弟,错信了一个阴险小人
武松犯过最大的两个错误:错认了一个兄弟,错信了一个阴险小人
在《水浒传》中,武松作为唯一一位被金圣叹誉为“天人”的人物,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精彩非凡。他一生果断决绝,绝不拖泥带水;胸怀侠义之情,始终未曾被世俗琐事所束缚。被誉为“天人”的武松,究竟一生中是否曾感到过遗憾?
“天人合一”的武松
金圣叹为何称武松为“天人”,这要追溯到他离开柴进、准备“回乡寻兄”的那一刻。
他年轻时曾因醉酒在老家与人发生争执,结果一拳将对方击倒。他以为自己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顿时慌乱起来,只得四处逃命。
没想到对方仅仅是昏迷,并没有死亡。得知这一消息后,武松便起身准备回家,打算回到哥哥武大郎的身边。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完全是由哥哥一手抚养长大的。小时候,家里贫困,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哥哥总是舍不得自己吃,他宁愿少吃一些,也要让弟弟吃个够。
由于长期营养不足,武大郎身形矮小,而武松则个子高大、体格健壮,因此他对哥哥的感情尤为深厚。没想到,当他途经阳谷县时,醉酒之后踉跄地爬上了山,竟然遇到了猛虎。在酒精的催化和他过硬的武艺支持下,他居然徒手将猛虎打死。
恰巧,武大郎为了避开家乡的流氓无赖,也来到了阳谷县,结果兄弟二人意外重逢。武大郎每天靠卖饼为生,而武松则因得到县令的赏识,成为了一名捕快。兄弟俩于是决定在这里安定下来,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尽管武大郎个子矮小,面貌平凡,但他却迎娶了一位容貌娇美、如花似玉的妻子——潘金莲。这个潘金莲并非出身良好,她曾是某大户人家的妾室,因行为不端,最终被逐出家门。武大郎见她十分可怜,便花钱将她买了回来。
潘金莲天性不安分,怎能忍受丈夫武大郎的平庸模样,便开始对身材高大、威猛的小叔子心生爱意。潘金莲几次三番趁机与武松单独接触,但武松始终对她视而不见。由此可见,他完全没有丝毫情欲,宛如得道的高僧。
看到武松如此不知轻重,潘金莲便与西门庆暗中勾结。趁着武松外出之时,他们合谋用毒将武大郎毒死。武松回来后,经过细致的调查,竟然发现这一切竟是潘金莲与对面的王婆所为。他将几人召到家中,随即关上房门。经过一番审问后,他毫不犹豫地拔出刀来,将她们一一杀害。
他随后手持利刃来到狮子楼,在人群聚集的广场上,愤怒之下斩杀了西门庆。此时,武松已经成为县令身边的得力人物,前途一片光明。在这种形势下,他完全有条件向上报官。然而,为了替兄长复仇,他甘愿承担死罪。从侦查案件到亲手杀敌,丝毫没有犹豫,足见其心意真诚。
在杀死弑兄仇人之后,他并未选择逃亡,而是直接前往官府,将事情的经过一一陈述,主动承担起责任,避免让欣赏自己的知县陷入困境。能达到如此境地,将武松称为“天人”一点也不为过。如此卓越之人,接下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由于西门庆与朝中权臣勾结,导致武松被判处重罪。幸运的是,当时的知府为人正直清廉,了解了案件的前因后果后,决定从宽处理。尽管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连杀数人,且行凶时毫不掩饰,但最终却仅仅被流放至孟州一带。
与林冲被发配到荒凉寒冷之地,途中饱受屈辱相比,武松的流放则显得轻松得多。不仅在途中负责押送的官吏对他关照有加,到了孟州后,看守牢房的施恩也对他十分器重。
尽管表面上是被发配充军,武松在孟州的生活却十分自在逍遥,不但未受威棍一鞭,反而每顿餐餐都有酒肉享用。牢房都是独立单间,内部整洁如新,床铺、被褥、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他深知,世间的人们,凡事无利不早起。
面对施恩的种种好意,他心中明白对方必定有所求,于是便主动站出来,示意对方直言其需求。施恩曾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酒馆,生意红火,然而不久前却被一位名叫蒋门神的魁梧男子抢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武松毫不犹豫,立即出发,直奔醉打蒋门神之地。在一路喝下数十碗烈酒之后,他将蒋门神痛打得满地找牙,最终也算是报了施恩的恩情。
夺回酒馆后,武松更加得到施恩的器重,二人于是夜夜畅饮,日日相伴,过得极为快意。此时,负责看管犯人的头领张都监派人前来请他。武松不明白对方的意图,又不好拒绝,只得前往一探究竟。
来到张都监府衙后,武松不仅未受到惩罚,反而受到了格外的关照。每日都有酒肉相送,俨然将他视为亲人般对待。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因为张都监把他视如亲兄弟,甚至还告诉他,几日后将把府中的丫鬟许配给他。
武松深受感动,此刻,他已完全放下对张都监的戒备,心中也将府衙视作了自己的家。当晚,他听见外面有人大喊,说院子里进了贼。于是他主动请缨,决心亲自前往捉拿罪犯。
武松完全没料到,这居然是一个圈套。他一踏入后院,便被张都监派来的手下围住,府衙中的众人纷纷指责他就是那个盗贼。当初被他痛殴的蒋门神,正是张都监麾下的部下。几人联手,图谋置他于死地。
不久之后,武松被投入监牢,遭受了极为残酷的刑讯折磨。幸得施恩相助,武松虽未被判死刑,却最终未能逃脱流放的命运。张都监并不打算放他一条生路,反而派遣了几名刺客,准备在途中动手。接下来,武松是否能够化解这场危机?
在张都监和蒋门神的追杀下,武松终于看透了他们的真面目,于是在飞云浦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虽然侥幸躲过一劫,但他并不打算放过那几个人,于是他连夜赶回了张都监府。在月光的掩映下,他将府中的所有人一一杀尽,连一个活口也未留下。
在杀人之后,深知自己难逃死罪的武松,只得投身山林,成为一名草寇,与鲁智深相遇,并一同上了二龙山。后来加入梁山后,他遇到了曾经短暂见过一面的宋江。看到宋江为人忠诚厚道,且在各方面都给予他悉心照顾。
在宋江身上,武松似乎又看到了“兄长”的影像,因而决定与他结为兄弟。在选拔梁山头领时,他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宋江。此后,他凭借卓越的武艺,始终在其左右,征战四方,马不停蹄。
然而,武松很快再次感到失望。因为他眼中,那个口口声声宣扬“兄弟情义”的宋江,实则不过是一个极为懦弱的投降主义者。每次梁山获得胜利,宋江不仅没有考虑扩大自己的势力,或趁机推翻腐朽的宋朝朝廷,反而屡次提到“招安”之事,这令武松感到十分愤慨。
在一次聚会饮酒时,原本大家正痛痛快快地畅饮,然而宋江却忽然再次提起了招安之事,随即引发了众人的讨论。武松借着酒劲,猛地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今天说要招安,明天又提投降,兄弟们拼死拼活地打了这么久,这不是让大家心寒吗?”
自那时起,宋江与武松之间便产生了分歧。然而,终究是弱小难敌强大,最终,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还是决定投降北宋朝廷。朝中的官员对他们并不重视,每次出征时总是让他们充当先锋,带头冲锋陷阵。
在南征方腊的战斗中,伤亡惨重,众多英雄豪杰在南方战场上英勇牺牲,永远未能归来。武松因此失去了一只手臂,与鲁智深一同在寺庙里暂时栖身。方腊,像众多梁山好汉一样,都是在宋徽宗的压迫下,起义反抗的民间力量。
本是同根生、曾并肩崛起于田垄间的英雄豪杰,最终却互相残杀,实在令人感到悲哀。在征服方腊之后,武松和鲁智深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暂时住进了一座庙里。忽然,鲁智深得知潮水汹涌而至,明白自己的时限已到,于是便当场圆寂。
得知好友鲁智深圆寂的消息后,他对招安之事愈加愤恨,因而坚决拒绝了班师回京的命令。宋江瞥了一眼武松的断臂,心知他已成废人,便淡淡地说道:“随你便。”之后,双方各自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遇。
正是因为武松作出了这一决定,成功避开了朝廷的权力斗争,得以保全性命,而其他回到京城的人则相继被奸臣毒死。武松留在寺中,深知自己一生屠戮无数,罪孽深重,于是他昼夜诵经拜佛,祈求内心得以安宁。最终,武松活到了八十多岁,寿终正寝,算得上是最为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