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情绪
《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情绪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孩子总是在挑战我的底线?如何使孩子停止当众发脾气?
在育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些问题。研究表明,5岁以内的孩子并没有"淘气"的概念,他们的行为往往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因此,理解并正确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培养心理健康孩子的关键。
孩子行为背后的科学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小孩子来说,产生焦虑感的大脑区域也负责处理生理上的痛觉。这意味着分离焦虑会让孩子真真切切地出现躯体上的痛苦,从而出现全身性的应激反应。
不同年龄段的应对策略
早期阶段的分离
小婴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帮助孩子度过各种人生的过渡阶段,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传统育儿理论中建议父母悄悄离开孩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会让孩子感到被背叛,从而加剧分离焦虑。正确的做法是建立一种"说拜拜"的仪式感,通过反复的告别和重逢,让孩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感。
1-3岁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过了新生儿的阶段。我们可能需要把孩子给保姆、亲戚或者托儿所来照看。应对分离焦虑,父母的帮助和支持缺一不可。就像学游泳一样,我们不可能指望孩子"被扔到水里就会游泳"。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才可以慢慢地学会独立。
三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加独立。他们勇于尝试,积极冒险。这个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随时陪在孩子的身边,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过渡时期用的小物件,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建立安全感
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他们都需要安全感。孩子们需要感受到与父母之间的联结。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时候,也可以从容自如。
研究表明,歌声或其他有节奏感的韵律对于孩子有很强的安抚作用。因此,建议家长用温柔而又富有同理心的话语来与孩子沟通,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这些重大的变化在孩子们眼中有多么可怕。
通过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他们自己的"聪明猫头鹰",这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