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码对照表:中国码与欧码的换算及选购指南
鞋码对照表:中国码与欧码的换算及选购指南
鞋码是购买鞋子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鞋码体系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各种鞋码的换算方法、中国码和欧码的区别,以及如何测量自己的鞋码和选择合适的鞋子。
鞋码换算表
鞋码换算公式
国际标准鞋号表示的是脚长的毫米数。中国标准采用毫米数或厘米数。如:245是毫米数,241/2是厘米数,表示一样的尺码。
换算公式:
厘米数×2-10=欧制(欧制+10)÷2=厘米数
厘米数-18+0.5=美制美制+18-0.5=厘米数
厘米数-18-0.5=英制英制+18+0.5=厘米数
(欧码+10)×5=中国鞋号,如欧码35的鞋,对应的中国鞋号为225;欧码37对应的中国鞋号为235。
鞋号换算表(单位:毫米)
34号——220
35号——225
36号——230
37号——235
38号——240
39号——245
40号——250
41号——255
42号——260
43号——265
44号——270
45号——275
中国码和欧码的区别
定义不同:欧码,也叫法码,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鞋码,是欧洲统一使用的尺码,英国和美国除外。而中国码是国际标准码,它是以脚的长度来作为鞋码的,单位是厘米。
换算公式不同:欧码计算公式:鞋码=1.5×鞋长=1.5×(脚长+2),单位是厘米,但具体大小也因鞋性状不同而有些许误差。中国码没有计算公式,直接就是以脚长作为鞋码的,单位是厘米。欧码和中国码的换算公式:(欧码+10)×5=中国码,单位是毫米。如欧码34码,中国码就是(34+10)×5=220毫米,即22厘米。
奇数鞋码表达方式不一样:有些欧码的奇数鞋码表达方式和中国码的鞋码不一样。比如36 1/3和36 2/3,1/3是半码,2/3是一码,意思就是36码半和37码。
如何测量自己的鞋码
- 量脚姿势:请您在量脚长时双脚均匀受力站立于地面上。
- 轮滑鞋测量:建议您穿上适合相应运动的袜子后,再测量脚长。
- 测量说明:人的脚只是基本对称,请以偏大那只脚的数据为准。
- 测量时间:建议您在下午测量脚长,这时的脚会较大。
- 特殊说明:如果您的脚型较宽,建议您可以购买大半号的鞋子。
鞋子尺码测量方法
- 脚长:最长脚趾的端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与后跟突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 脚宽:脚围在水平面的投影(如下图)。代表与第一个和第五跖址关节接触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条件与脚长测量相同。
- 脚的实际长度既是中国鞋码的标示。例如:脚长250mm对应鞋码250假如实际脚长253mm或者257mm即选鞋码255;假如实际脚长248mm或者252mm即选鞋码250。
温馨提示:
1)同样的脚长,脚比较胖的要选大一点的(建议选大一码的鞋子),脚比较瘦的不要选大的。
2)假如鞋子相邻两个码子都在穿的话,建议选其中较大的鞋码,因为稍微松点的话可以加双鞋垫或穿袜子解决,太小了穿了就难受了;但平时大部分时间只穿一个码子,建议买正码的。
如何选择一双合适的鞋
- 脚尖留出空间。试鞋时,脚尖处留出1~1.5厘米的空间,这是保证脚不疼的根本。如果鞋太小,空气在鞋内无法流动,还会导致脚冷。
- 不要只认鞋码。不同厂商、不同设计的鞋,鞋码都会有所区别。试鞋时,如果常穿37号,那么36号、38号都应该试一下。另外,下午、晚上脚会比早上大一些,所以不要早上买鞋。
- 试鞋时多走走。站立和坐着时,鞋码是不一样的。不要光坐着感受鞋的大小,在店里多走几步为好。
- 女性喜愛的单鞋、高跟鞋是最容易磨脚的。挑这种鞋时,要选从侧面看鞋跟的曲线是倾斜的,而不是垂直于地面的;从上面看,鞋帮与跟腱接触的地方呈“V”字型,而不是圆形。这样的鞋型不磨后脚跟。
- 选运动鞋时,先将鞋垫拿出来,穿上感受一下脚心直接踩在鞋底曲线上是否舒适。
本次关于鞋码的知识就介绍到这了,现有的主要鞋码体系有:世界鞋码、欧洲鞋码、英国鞋码和美国鞋码,都是通过脚长来作为换算基础的。每个鞋码体系的码差也不同,中国码、日码的码差是5mm,欧码是6.67 mm,英码是8.47 mm,美码是8.47mm,了解各国尺码的差异后以后我们买鞋的时候就知道啦,如果是购买使用欧码的品牌,脚长是230mm,就该选择36.5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