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鸟类】中华文明的啄木鸟印记
【邮票上的鸟类】中华文明的啄木鸟印记
导读:啄木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远古神话到现代艺术,从文学作品到邮票设计,啄木鸟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习性,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本文将带您走进啄木鸟的世界,探寻它在中华文明中的印记。
邮票上的啄木鸟
中国大陆1982年发行的T79(5-5)邮票中,大斑啄木鸟作为益鸟的代表被收录其中。
中国香港于1992年发行了吉隆坡国际邮展纪念邮票,日本则有白背啄木鸟的邮票。
2019年,奥兰群岛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啄木鸟邮票,由瑞典博物画家Bo Lundwall设计,包括大斑啄木鸟、小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和黑啄木鸟。
2021年,吉尔吉斯斯坦邮政与克罗地亚联合发行了一套《啄木鸟》邮票及小全张,小全张边纸的地图展示了两国的啄木鸟分布范围。马来西亚发行的啄木鸟邮票则包括镶红绿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黄冠啄木鸟和白腹黑啄木鸟。
白俄罗斯邮政于2022年发行了一套5枚啄木鸟特种邮票。
中华文明中的啄木鸟印记
中华文明中的啄木鸟印记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不同气质的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歌赋,赋予了啄木鸟独特的文化内涵。
燧人氏与取火神话
南北朝志怪小说《拾遗记》记载,燧明国有若鸮之鸟,以口啄树而生火。这一记载启发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创举,开创了华夏文明。2019年版邮票《中国古代神话(二)(6-1)T 燧人取火》即以此故事为蓝本。
商代图腾与玄鸟信仰
根据《诗·商颂》记载,商代信仰的图腾为玄鸟。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器和其他文物中,常可见到鸟形图案。"秦金啄木鸟"是春秋时期秦国文物,1986年在陕西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反映了秦人对鸟的崇拜。
春秋时期的《禽经》记载
我国最早的鸟类文献《禽经》中记载了一种名为"鴷"的鸟,描述其"志在木,巢于木中,嘴如锥,常斫树食蠹虫"。
两汉至南北朝的文学描绘
两汉时期,《古乐府》中有"啄木高飞乍低仰,抟树林薮著榆桑"的诗句。西晋诗人左棻在《啄木诗》中以啄木鸟自比,展现清高自守的人格。傅玄的《啄木诗》则被清人陈沆注释为"刺小人"之作。南北朝时期,《古异传》记载啄木鸟为雷公采药使。
唐宋时期的文学与传说
唐代白居易在《啄木》诗中以啄木鸟比喻社会现象,元稹的《有鸟》则描绘了啄木鸟的求食行为。宋代梅尧臣的《啄木》以啄木鸟喻指范仲淹,魏野的《啄木鸟》二首展现了啄木鸟的勤劳与执着。韩琦的《啄木》通过描绘啄木鸟的行动,揭示了其除害的本质。李廌的《啄木鸟》则借啄木鸟表达了对贪官的讽刺。马道的《啄木》讽刺了贪得无厌的官员,王迈的《啄木鸟》则通过啄木鸟的形象探讨了民生与官吏的关系。
明代詹仰庇的《啄木鸟》通过啄木鸟的形象,展现了清正官员除奸诛佞的精神。汉中地区关于啄木鸟断案的传说,展现了啄木鸟在民间文化中的智慧象征。
近现代艺术作品
近现代艺术家如溥心畲、李苦禅、刘岘、魏启后、孙其峰、周天黎等,通过绘画作品展现了啄木鸟的不同面貌和象征意义。
其他文明中的啄木鸟
古罗马神话
奥维德的《变形记》中记载了皮库斯(Picus)被女巫喀耳刻变成啄木鸟的故事,展现了古罗马文化中啄木鸟的神话色彩。
日本战国时期的"啄木鸟战法"
日本战国时期武田信玄采用的"啄木鸟战法",模仿啄木鸟的取食习惯,展现了军事策略中的智慧。
芬兰与挪威的艺术表现
芬兰画家亚克瑟利·加伦·卡雷拉和挪威画家蒂奥多·吉特尔森分别通过油画展现了啄木鸟的形象,体现了北欧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
美国的生态保护
美国的象牙喙啄木鸟曾是该国最大的啄木鸟,但由于森林砍伐和标本收藏等原因,于2021年被宣布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啄木鸟的"三有"价值
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啄木鸟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其独特的习性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象征。
啄木鸟精神的提炼
啄木鸟精神可以概括为:生命不息啄虫不止的敬业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求是境界;洞察秋毫舌到害除的过硬本领;扎实勤恳精准深刻的工作作风;忠诚奉献不求回报的仁厚品格;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害虫的防治上,更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担当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