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废物处理的环境经济学
浅谈废物处理的环境经济学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以及垃圾产量增加,涉及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香港政府正在建设首座处理都市固体废物的转废为能设施(I·PARK1),预计今年底投入运行。本文将探讨转废为能技术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及它与回收再造的关系。
香港正在建设首座处理都市固体废物的转废为能设施(I·PARK1)。
今届香港特区政府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来推行源头减少废物,扭转了多年以来废物弃置量不断上升的局面;今年更会再接再厉提出修订《产品环保责任条例》,进一步推动源头减废。只是尽管大力推动源头减废,像全球其他城市一样,香港仍然有大量被弃置的废物需要处理。
很多人知道废物回收再造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一種較堆填環保的廢物處理方式。較少人知道的是,當回收廢物的成本和環境代價較高時,轉廢為能其實更符合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回收再造是互補的廢物處理方案。
转废为能更符合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回收再造是互補的废物业理方案。
回收再造的核心理念是将废物转化为可用物料产品,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回收的成本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变得昂贵甚至不可持续,对环境的影响也会更高。
某些材料的收集、运输和再加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会产生额外的污染。发泡胶就是一个例子:发泡胶密度很低,收集和运输废发泡胶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发泡胶还需要高温熔化和化学处理,所以回收发泡胶成本高昂,处理成本可以高达数万元一吨,而且还会释放有害气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资源碳足迹也十分高。
某些材料的收集、运输和再加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会产生额外的污染。发泡胶就是一个例子:发泡胶密度很低,收集和运输废发泡胶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发泡胶还需要高温熔化和化学处理,所以回收发泡胶成本高昂。
经济上,回收的价值取决于回收材料在市场上的需求。然而,由于某些再生材料缺乏用途和市场,价值很低,结果是回收的成本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上也并非所有废物都适合回收。混合材料、受污染的废物以及低质量塑料等,往往难以回收利用。即使尝试回收,处理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和能源亦会超过其环保效益。
因着上述原因,当回收成本高昂且效益低时,坚持不计成本的回收只会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亦可以加重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焚燒發電可以是更佳的廢物處理方案。
转废为能(Waste-to-Energy, WtE)是一种通过焚烧来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的废物处理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转废为能设施已展现出其在环保方面的多重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减少垃圾填埋,节省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价值高昂的香港,绝对是一种更高效的废物处理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填埋,是国际间普遍认可的一种减碳做法;以及可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焚烧后的炉渣可以用於生产建築材料,而金屬等殘餘物也可以進一步回收再造,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利用。
由此可見,回收再造與轉廢為能可以形成一個互補關係的廢物處理系統。對於高价值、易回收的材料(如金属、纸张,高价值塑料等),回收在经济和环境效益上都是更佳选择;对于不可回收或回收成本过高的废物,转废为能便是一种更佳的处理方式。这种互补的模式能够让废物处理的环保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所以全球都在扩展转废为能来建立这种互补的废物处理方案。
对于高价值、易回收的材料(如金属、纸张,高价值塑料等),回收在经济和环境效益上都是更佳选择。在不久的将来,香港第一座转废为能设施便会投入运行,届时便可以为废物回收定下一个基准,经济和环境效益高于这个基准的回收才会是有价值的选项。
转废为能只是起步,政府还会不断寻求更具成本和环境效益的废物处理方法。在回收再造方面,技术和创新可以增加经济和环境效益,让以往低价值的回收物料成为高增值的回收物料,无需政府补贴之余,还可以创造高价值,带来盈利。
在环境及生态局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资助下,卢米科技研发了新技术,利用回收塑料升级再造为高附加值的声学超材料,以应用于工地和室内的隔音装置,以及扬声器和耳机的声学部件等,有价有市,大幅度提升了回收塑料的经济价值。即使过去回收价值很低的「杂胶」,未来也很有潜力被再造为高价值的声学超材料。
全球都在推动绿色转型,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香港的回收业界不要守着以往的方式不变,要抓住绿色转型的机遇,透过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回收物料的价值,才可以在市场上维持竞争力,甚或脱颖而出,否则便有可能慢慢被时间淘汰。
废物管理必须考虑成本和环境效益。环境及生态局会采取改革性新理念,利用转废为能设施,与回收再造结合成为一个互補關係的廢物處理系統,達到環保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在新理念下,政府會不斷尋求更具成本和環境效益的廢物處理方法,透過「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協助企業在香港研發綠色科技,並且將綠色創科成果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產品,發展回收的「新質生產力」,促使香港的廢物處理成本不斷下降,減輕公帑負擔的同時,更能夠創造新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