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司机亲自演示,双腿残疾如何开车?国内为何鲜有残障司机
日本女司机亲自演示,双腿残疾如何开车?国内为何鲜有残障司机
一位日本女作家通过改装车辆实现了驾驶梦想,而在中国,虽然政策允许残疾人申请驾照,但实际出行仍面临诸多障碍。本文将探讨残疾人驾车和出行的现状与挑战。
不久前,一位名为岸田奈美的日本女作家拍摄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双腿残疾人士如何驾驶汽车。岸田奈美长期依赖轮椅代步,但她通过改装车辆,依然能够自如地驾驶。
岸田奈美驾驶的是一辆经过改装的本田飞度。车辆在驾驶座外侧加装了折叠坐板,方便上下车。由于无法用双脚控制刹车和油门,本田为她设计了一套手控驾驶系统:右手控制方向盘,左手使用特殊控制杆来模拟油门和刹车功能,并集成了转向灯开关。这套装置让岸田奈美能够轻松驾驶车辆。
实际上,在中国,残疾人也可以申请驾照。自2010年4月起,我国允许右下肢残疾、双下肢残疾、听力障碍、右手拇指缺失或手指末节残缺等五类人员驾驶汽车。他们可以申请C5驾照(准驾车型为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获得驾照后,他们可以购买车辆并进行改装,改装完成后需要到车管所重新备案申领专用车辆行驶证。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常见的改装方案有:
- 手柄球改装,适用于手部有残疾的人士
- 油门和刹车迁延踏板,适用于右下肢残疾但左下肢和上肢功能正常的人士
- 手操纵驾车装置,适合双上肢健全但下肢残障的人士
然而,尽管政策已经放开,但残疾人实际出行仍面临诸多障碍。截至2020年,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但在公共场合却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2021年,B站UP主“大程子好妹妹”分享了在上海坐轮椅出行的经历,揭示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严重不足:从书店、美术馆到剧院,几乎都没有无障碍改造,有的甚至直接拒绝轮椅人士进入。即便进入内部,各类台阶也会给轮椅使用者带来极大困扰,甚至有工作人员建议“还不如穿个纸尿裤更方便”。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为残疾人设立的设施也常常被占用。例如,各大商场楼宇的残疾人专用车位经常被正常人霸占,即便残疾人有能力开车,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置。
宁夏人文军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他在1997年遭遇车祸后依靠轮椅生活,2006年成立“截瘫之家”,定期带领残疾人外出旅游、聚会。为了确保出行顺利,他每次都会亲自踩点,检查无障碍设施。然而,在一次踩点过程中,他不幸跌入一个毫无警示的地下车库入口,再也没有醒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残疾人出行是个冷启动问题。公共场所没有残疾人,所以没有人使用无障碍设施,即便是缺失、不合理、挪作他用,也不会引起重视。因为无障碍设施缺失、不合理、挪作他用,所以残疾人就无法出行。恶性循环。”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