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船山书院读懂名士风流 衡阳东洲之上的故事,你知道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船山书院读懂名士风流 衡阳东洲之上的故事,你知道吗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2A013GA00

衡阳东洲岛上的船山书院,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建筑。它不仅见证了晚清名臣彭玉麟的慷慨捐资,更成为了湖湘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书院,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魅力。


东洲岛俯瞰图。图/东洲岛讲解员方思颖

衡阳东洲与长沙橘子洲、岳阳君山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长约2公里,宽200余米,似一只巨舰航行于湘江之上。

登上花木葱葱、湘水依依的东洲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船山书院。这座书院由晚清名臣彭玉麟捐银12000两修建而成。历经战火与洪水的洗礼,如今的亭台楼阁虽多为今人重建,但院内的百年古木依然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年复一年向来往的游客诉说着那个朝气蓬勃、春风化雨的年代。

一棵“五指樟”,看见桃李天下

“一瓢草堂遥,愿诸君景仰先型,对门外岳峻湘清,想见高深气象;三篙桃浪渡,就此地宏开讲舍,看眼前鸢飞鱼跃,无非活泼天机”。

船山书院的门首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木板黑底,字青绿色,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彭玉麟当年为书院撰写此联,一则称颂船山先生王夫之治学严谨,造诣高深,为世楷模;二则勉励后生学子珍惜时光,勤学苦读,争得功名和远大前程。

彭玉麟对船山书院寄予厚望,期盼着船山思想在此弘扬光大,家乡子弟成长为像王夫之一般的经天纬地之才。为此,彭玉麟捐出毕生俸银,还多次邀请相识多年的好友,有“湘学泰斗”和“天下第一才子”之誉的王闿运掌教船山书院。可惜的是,王闿运当时正主讲四川尊经书院,等到卸任后,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任船山书院山长时,彭玉麟已于一年前去世。

彭玉麟作为东洲船山书院的创办者,未看到它走向巅峰,但他的期盼在其后数十年间终于实现。王闿运掌教船山书院的25年间,引导院生诵读王夫之的遗著,亲自带领院生定期祭拜先贤,提倡王学“经世致用”“知行相资以为用”的理念,让船山书院成为船山思想的传承高地;书院学子们鸢飞鱼跃,涌现出晚清榜眼夏寿田、民国传奇人物杨度、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一批著名学子。自此,船山书院声名大噪,成为晚清最负盛名的书院。

在船山书院前,一棵高二十余米的古樟树屹立于天地之间,风姿雄伟,吸引了不少游客。据东洲岛讲解员方思颖介绍,这棵生于宋朝的古树,距今已有821年历史,巍巍古木是这座百年书院的一大景观。

如今,这棵古樟树左侧的树枝长出了五根分枝,形似人的五指,被当地赋予“五子登科”的美意。或许,在船山书院刚迁至东洲岛时,这棵古樟树已经长出了“五指樟”的模样,只是当时的人们尚不知道这座书院即将达到“天下书院为楚盛,楚之书院衡为盛”的盛况,成为后世推崇的湖湘文化精神高地。

一棵“铁如意”,倾听文脉悠长

穿过大门,来到院内,船山书院基本保留了过去三进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筑布局。恍惚间,仿佛有阵阵书香袭来,学子们的诵读声还在耳旁萦绕。正当记者沉浸于书院浓烈的国学氛围中时,在书院的2栋前,记者又发现了一株形态十分特别的古木。

眼前的这棵铁树,向一侧倾斜着,几乎是平行于地面横向生长。“这棵铁树是一百多年前,由船山书院山长王闿运亲手栽种的。”方思颖表示,这棵铁树叫铁如意,因形似古人用的玉如意而得名,1998年衡阳涨洪时,原本刚直的铁树被洪水冲击成了现在的形状。难得的是,古树受到强大的外力伤害后,非但不死,还在树干处长出了新的枝叶,焕发出强烈的生机。

船山书院是为纪念船山先生王夫之而建,船山思想作为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犹如这棵古老的铁树,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船山思想诞生于明末清初,王船山建立起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古代思想最后的总结。

然而王船山“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踩清朝地”的爱国情结不为清廷所容,船山思想一度湮没于时代中。直至清末时期,曾国藩、彭玉麟、王闿运等一众船山思想的追随者,对船山思想进行不断发掘传播,使沉浸已久的船山思想如老树逢春一般,耀于后世,逐渐成为一门显学。至于近代,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以船山思想为武器,主动变革,寻求救国之法,船山思想引领着湖湘文化从边缘走到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船山书院作为衡阳的三大文脉之一,是衡阳历史文化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如果你也想好好感受一番湖湘文化的魅力,不妨来船山书院游一游、看一看。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