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辛德勇:我们为什么要了解黄河变迁的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辛德勇:我们为什么要了解黄河变迁的历史?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08882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历史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到历代王朝的经济命脉,黄河的历史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黄河变迁的历史意义,揭示这条母亲河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条大河长又广

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所占地位之重要,对历史进程影响之深重,首先是缘于它在中国国土上所占的“分量”相当庞大。这个庞大的“分量”,最鲜明地体现在黄河河道的长度上。现在的黄河干流河道,从青藏高原上的源头玛曲开始,到山东省东营附近的黄河口镇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这个长度,在世界“最长”的大河里也排名第五,确实是够长的了。

由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中部的黄河,不仅流程很长,流域面积还很大。流域面积如此辽阔的黄河水系,特别是下游的黄淮海大平原区域,正是中华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核心区域;至少直到唐代,情况一直都是这样。

黄河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内容

黄河是中国历史发生和演进舞台上的重要场景,这只是我们观察黄河历史变迁的一个视角。如前所述,历史与地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并非仅仅是由地理空间给历史发展提供出演的舞台。古往今来,黄河各个方面的水文状况以及伴随着这些水文状况而发生的人类文化现象,其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起黄河自身的水文状况,乍看起来,似乎只是纯自然的现象,属于所谓“自然史”的范畴——就像地质变迁史或人类诞生之前的“古地理”变迁一样。然而,黄河的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由于中游黄土高原地表堆积物的特殊性,即使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还很微弱的时候,原始的农业种植活动也会加剧地表的侵蚀,致使更多的泥沙被冲入黄河河道。

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大多数地区,地表堆积的所谓“黄土”,除了表层具有一定有机质的部分之外,其大部分深层堆积物,严格地说,并不是土壤,它只是岩石的风化物。它是一种疏松的第四纪沉积物,性质大致与第四纪沉积沙相同,只是颗粒更为微小而已。黄土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土母岩,而与真正的土壤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这种在性状上更接近于岩质的深厚黄土,具有一种上下竖茬的内部构造,专业的术语称之为“垂直节理”。这样的“垂直节理”,使得黄土一遇流水冲蚀,很容易成片垮塌,而在失去表面土壤层的保护之后,黄土的垮塌便会明显加剧。

垮塌下来的黄土,随水流淌,先由小沟汇入大沟,再由大沟汇入小溪,接着再汇入较大的支流,最终流到黄河干流里面。这就是所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在中游黄土高原流失下来的“黄土”、也就是泥沙,到了下游河段之后,由于河道比降降低,也就是水流坡面变缓,流速也随之减慢,这些泥沙就逐渐沉积到了河床之中。久而久之,河床愈积愈高,就很容易发生水流漫溢,乃至决口改道。

这种中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河道的淤积溢决,就是黄河自身演化历史的一条主线,而不管是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还是下游河道的淤积决溢,都与人类活动的历史息息相关。

虽然与后来的情况相比,早期人类对环境的开发活动,强度还很有限,影响还相当微弱,但强与弱只是程度的差异,就其实质性作用的原理而言,在前后各个历史时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了解到这一实质,才能对比分析前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强弱程度,从而准确地把握人类活动对黄河变迁的影响作用。

近年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诸如陕北神木的石峁遗址、清涧的李家崖遗址和寨沟遗址,这些早期人类的活动遗迹,都已清楚显示出人类对黄土高原的作用和影响。再后来,到了秦汉时期以后,黄土高原上的土地利用形式,也就是以农业种植为主抑或是以牧业畜养为主,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水土流失的轻重,从而也就直接影响到下游河道的安常动变,进而影响到下游区域经济的繁盛与衰败,而汉唐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形式,又往往与国都长安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黄河河道的大幅度变迁,不仅如上所述,冲积形成了黄淮海大平原,为黄河中下游“基本经济区”奠定了自然地理的基础,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版图和疆域面积。在南宋建炎二年至清咸丰五年黄河东南流入黄海期间,由于入海黄河泥沙的淤积,致使苏北海岸大幅度向外推移。今江苏北部盐城以东的濒海平原,大多就都是这一时期才淤积成陆的;连云港本来是海中孤岛,它与大陆连为一体,也是海岸东扩的结果。大家看看,这给中国增大了多少国土面积,又是何等巨大的变化!

正因为如此,我的老师史念海先生,复旦大学的谭其骧先生,还有很多历史地理学界和水利史学界的前辈,都为研究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付出了重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基础。

今天在这里谈论这一问题,特别值得感激和纪念的是我的导师史念海先生。史念海先生为研究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足迹几乎踏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一处土地。他把历史文献的爬梳分析和地理学的野外考察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考察过程中还特别关注相关古代遗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系统而又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以一系列卓越的学术研究成果,清楚告诉我们:黄河自身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知识时需要了解黄河变迁历史的另一项重要原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