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跑者如何确定低心率?
大龄跑者如何确定低心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于55岁以上的跑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尤为重要。低心率慢跑作为一种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龄跑者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低心率区间。
低心率慢跑强度比较低,对于年纪超过55岁的跑者相当友好,因为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压力。年纪变大,也就意味着身体机能下降,并且恢复能力变差。
如果强度太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受伤,导致训练中断。要是反复受伤,不仅对健康不利,还会打击信心。所以低心率慢跑法,应该成为许多大龄跑者训练首选,就算不采用这个方法,也要稍微了解一下。
在《低心率慢跑,该怎么跑?》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但由于作者年龄还未满40,可以直接套用180公式,计算最大有氧区间。但是没有考虑到大龄跑者的情况,导致他们产生困惑,原因是用180公式算出的最大有氧区间上限只在120左右,根本跑不起来,只能用走。对此作者这几天查过一些资料,找到一些为大龄跑者确定最大有氧区间的办法。
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大部分人估计都知道,随着年龄增长,最大心率会跟着降低,这是一个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年龄增加,心脏功能和生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心脏最大泵血能力(心输出量)减弱,导致最大心率降低。
一般来说,最大心率每年下降约1-2下。这种下降幅度不是固定不变,会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健康状况、运动习惯、体质、遗传等,因此不同人之间差异可能很大,就跟最大心率因人而异一样。
就长期有跑步或其他有氧运动(如骑车、游泳)习惯的人来说,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速度相对较慢。长期跑步能够增强心脏的泵血效率和氧气利用率,提高心脏的健康状态,延缓功能退化。
所以,如果只是简单使用180-年龄计算最大有氧心率区间,就不太适合,需要依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该如何调整呢?
为大龄跑者调整最大有氧心率区间
《耐力》这本书提到,年龄超过65岁的跑者,在训练超过两年,没有其他疾病,且还能参加比赛,成绩不断进步并没有遭遇伤病情况下,可以在180-年龄基础上,将最大有氧心率区间上下限最多加10下。
也就是说一个符合条件的65岁跑者,本来最大有氧心率区间是(105-115),可以增加到(115-125)。个人认为,这不仅适用于超过65岁的跑者,只要符合上述情况,50岁之后的跑者都可以借鉴,酌情增加最大有氧心率区间上下限。
六次铁人三项世界冠军马克·艾伦,曾长期采用MAF方法训练,提出过他自己得出的180公式算法:
1.用180-年龄
2.根据以下情形校正1中的结果:
如果没有锻炼习惯,减5下
如果每周锻炼1-2次,减2或3下
如果每周锻炼3-4次,保持结果不变
如果每周锻炼5-6次,保持结果不变
如果每周锻炼7次或更多,并持续一年,增加5下
如果年龄大于55岁,或小于25岁,加5下
如果年龄大于60岁,或小于20岁,在上一条基础上再加5下,也就是在原结果上加10下
超过50岁的大龄跑者,也可以参考马克·艾伦的方法,用180-年龄的结果,适当增加次数。增加多少,则要自己根据身体健康于运动习惯评估。要是身体处于健康水平,有长期运动习惯,没有疾病和伤病困扰,最多能多加10次。否则就要谨慎一些,先从低一点强度开始练。
另外,要是有佳明手表,也可以通过身体年龄计算最大有氧心率区间,佳明关于身体年龄说明如下。相比较真实年龄,身体年龄能更好反映身体状况,所以用180-身体年龄也更符合实际。那作者本人举例,实际年龄38,身体年龄30。
180-年龄最大有氧心率区间:132-142
180-身体年龄最大有氧心率区间:140-150
看上去有点差距,但作者训练超过两年,今年比赛成绩有所进步,并且没有受伤。根据180公式计算要求,可以在180-年龄结果上加5。那么作者的180公式最大有氧心率区间就是:137-147,和用身体年龄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
本文只是以180公式作为例子,来说明需要灵活运用公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公式也是如此。不管是哪个公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现实情况要比公式复杂,需要多尝试几种方法,这一种不行就试试其他的。之前总结过几种,感兴趣可以查看《最大有氧心率估算方法》。
不过也不能完全依赖公式,还要结合体感判断,比如谈话测试。你可以边跑步边谈话,但是只能进行简短谈话,一句话十个字左右。要是能进行长篇大论,就说明强度太低,而一句话要分成一个词一个词才能说,则表示强度太大。
还有评估第二天疲劳程度,也能得知前一天运动强度如何。处在最大有氧区间的强度,第二天通常不会感觉到疲劳,如果觉得疲劳,那很可能就是强度太大。
作为一个低心率慢跑实践者,虽然有一定经验,但还是没有办法直接给出一个心率区间,告诉别人这就是你的最大有氧心率区间。无论怎么说,自己的情况只有自己最了解。作者所能做的,就是分享思路和方法,具体操作和分析还是得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