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产品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转折性投资机会——从光线传媒连续大涨说起
爆款产品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转折性投资机会——从光线传媒连续大涨说起
近期,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奇迹,股价在短短8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64%,市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一现象级事件引发了市场对爆款产品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转折性投资机会的广泛关注。
爆款产品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转折性影响
在A股历史上,爆款产品往往能给公司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例如,贵州茅台的飞天酒、片仔癀的独家系列药品、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等,这些产品因高壁垒性和专有性,持续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股价也实现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增长。
而另一类爆款产品因爆发的突然性,市场反响更为剧烈。如疫情期间九安医疗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英科医疗的医用防护手套等,都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短期内五倍、十倍甚至三十倍的股价涨幅。
光线传媒的股价奇迹
2025年春节后的短短8个交易日内,光线传媒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64%,期间更是收获6次涨停,市值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创造了历史新高。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光线传媒的涨幅更是一骑绝尘。当其他影视股还在苦苦挣扎时,光线传媒已经凭借这波凌厉的涨势,将自己与同行远远拉开。
从具体数据来看,2月5日至13日,光线传媒股价累计上涨199.9%,2月14日收盘时更是强势封涨停,市值成功突破1019亿元。这样的涨幅意味着,如果在年初持有100万元的光线传媒股票,短短两个月后,这笔资产就将暴增到近360万元。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神话
《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2025年春节档乃至整个电影市场的超级爆款。自1月29日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影片的票房表现堪称疯狂。上映首日,便以4.8亿元的惊人成绩强势开篇,一举创下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的新纪录。仅仅上映第二天,累计票房(含预售)就顺利突破10亿元大关。
在随后的春节假期里,《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火力全开,票房一路高歌猛进。1月31日至2月2日,票房持续攀升,到2月2日时,累计票房已报收31.3亿元,成功登顶2025年全球票房榜。2月3日,单日票房高达8.4亿元,累计票房突破42亿元(含预售)。2月4日,影片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50亿元,不仅刷新了影史最快破50亿元的纪录,还超越了《流浪地球》,成功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五。
春节假期结束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丝毫未减,在工作日的票房表现同样惊艳。2月5日至12日(正月初八至十五),仅有2月9日一天是假期,其他时间均为工作日,但影片在这期间竟斩获了将近50亿元的票房,最低的两天单日票房也超过4.8亿元。这种在工作日依然保持高票房的能力,充分证明了影片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观众口碑。
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先后超越《战狼2》和《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冠军宝座。2月8日,影片以70亿元票房杀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60名。随后继续锐不可当,2月9日和11日,票房先后突破80亿元和90亿元,并在2月13日,先以97亿元票房超过《冰雪奇缘》等好莱坞动画电影,杀进全球票房前20名,又以98.68亿元的票房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季军。最终,在2月13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毫无悬念地突破100亿元票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元的电影,并成功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7名,创造了中国电影和亚洲电影的新辉煌。
截至2月14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4.05亿美元,超过《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6名。
与其他热门电影相比,《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绩也显得格外优异。同档期的《唐探1900》票房为24.74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票房为10.37亿元,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百亿票房相比,差距明显。即使与影史其他经典电影相比,《哪吒之魔童闹海》也毫不逊色。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阿凡达》在中国的票房为21.75亿元,《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国票房为42.50亿元,《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在本土市场超越了这些好莱坞大片,更是在全球票房榜上名列前茅,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5年02月16日15:46《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收入突破117亿)
对光线传媒业绩的直接贡献
电影票房的火爆,直接为光线传媒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电影票房的分账体系中,光线传媒作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主投和主控发行方,有着较为可观的分账比例。一般来说,电影总票房扣除5%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3.3%的特别营业税这两项不可分账票房后,剩余的91.7%由院线(约50%-57%)与片方(约35%-40%)分账。而光线传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投资比例在60%左右,饺子所持股的两家公司投资比例在40%左右。按照这样的分账模式和投资比例来计算,若《哪吒之魔童闹海》最终票房达到160亿元,片方分账比例按39.24%计算,可分得约62.78亿元,光线传媒最终可获得约37.67亿元的收益。
2月5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2月4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8.4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亿元至人民币10.1亿元。随着影片票房持续走高,其为光线传媒带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幅度也在不断扩大。
东吴证券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有望为光线传媒贡献11亿元-12亿元营收和8亿元-10亿元利润,并主要在一季度业绩体现。这对于光线传媒的财务状况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盈利情况,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品牌与市场影响力的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让光线传媒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电影上映之前,光线传媒虽然在影视行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一些老牌影视公司相比,影响力还有所欠缺。然而,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大卖,光线传媒一跃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观众们在为电影的精彩内容点赞的同时,也记住了光线传媒这个出品方,对其品牌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好感。
这种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光线传媒的后续作品。许多观众表示,因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色表现,他们对光线传媒未来推出的电影充满了期待,愿意在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观看。这无疑为光线传媒的后续项目提供了强大的观众基础,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同时,在与其他影视公司的竞争中,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资源优势。在项目的投资、制作、发行等各个环节,光线传媒都能够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例如,在影片的衍生品开发方面,光线传媒联手万代南梦宫、泡泡玛特等推出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多种衍生产品,包括潮玩、手办、雕像、卡牌等,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不仅为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光线传媒的成功之道
精准的导演选择策略
光线传媒在导演选择上有着独特且精准的眼光。董事长王长田曾公开表示,公司更倾向于挖掘“有潜力但未被充分开发”的新锐导演,并通过资金支持与创作自由度保障,与他们形成长期绑定合作。这种策略在《哪吒》系列导演饺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饺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牌”导演,但光线传媒看中了他对东方神话的现代化改编能力,以及与年轻观众高度契合的审美。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郑州路演的现场,光线传媒团队成员幽默地表示,投资团队选择导演的标准之一是“穷却依然坚持着的动画从业人员”,饺子导演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典型代表。他在动画创作道路上坚持自我,虽面临诸多困难却从未放弃,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作品的执着追求,吸引了光线传媒的关注。
饺子凭借其细腻的情感描绘、震撼人心的故事叙述以及极具创意的视觉呈现,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充满想象力与深度思考的神话世界。特别是对于角色性格塑造方面,无论是哪吒从叛逆少年成长为英雄的过程,还是敖丙内心挣扎与自我救赎之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面向儿童的作品,而是能够触动各年龄段人群心灵深处共鸣的艺术佳作。
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分享收益
光线传媒采用“主投+主控发行”的模式,对核心项目保持高比例投资,通常超过50%,并通过自有发行网络覆盖全国院线。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光线作为主投方和发行方,分账比例约40%,若按照票房94亿元计算,其营收将超35亿元。这种模式确保了光线传媒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项目收益。
为了激发导演的创作热情,光线传媒与导演的合作采用“合伙人制”,导演不仅参与创作,还可获得票房分成。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收益中,饺子团队的分成比例高达15%-20%,远超行业平均的5%-10%。这种模式使得导演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绑定,充分调动了导演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创作中。
除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环节,光线传媒还积极拓展衍生品开发、实景娱乐等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手办众筹金额突破1800万元,敖丙等角色手办多次售罄,衍生品收入预计占电影总收益的20%以上。在实景娱乐方面,光线传媒也在探索打造以“封神宇宙”或哪吒为主题的主题乐园、沉浸式体验馆或实景演出等项目,借鉴迪士尼模式,试图通过这些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这种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从电影的创作、制作,到发行、宣传,再到衍生品开发和实景娱乐拓展,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公司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多元收益。
对内容的极致追求
光线传媒对内容的极致追求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耗时三年打磨细节,饺子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了“死磕精神”。从剧本的反复修改,到角色形象的精心设计,再到特效制作的精益求精,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剧本创作阶段,饺子导演与光线传媒的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对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进行了反复斟酌,力求让故事更加紧凑、富有张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为了让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制作团队在角色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哪吒的标志性的黑眼圈、不羁的发型,到敖丙的温润如玉、翩翩公子形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雕琢,使得角色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特效制作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影片中1900个特效镜头,每一个都经过了精心制作,无论是哪吒的火焰特效,还是敖丙的冰系法术,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为了完成这些特效镜头,光线传媒协调了138家动画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打造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话世界。
这种对内容的极致追求,使得《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观众们被影片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特效所吸引,口口相传,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赋能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光线传媒敏锐地捕捉到了技术创新对影视制作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引入AI技术,为动画制作赋能。在动画制作的前期,AI技术在内容收集和整理、形象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AI算法,制作团队可以快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素材,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参考。在形象设计中,AI能够根据设定的风格和要求,快速生成多个角色形象初稿,制作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优化,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例如,在设计《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一些配角形象时,AI仅用了几个小时就生成了数十个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为制作团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动画制作的中期,AI技术在某些环节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如自动生成部分动画关键帧、辅助进行动画角色的动作调整等。通过AI技术,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制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意和艺术表达上,从而提升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声音、灯光、故事、背景等方面,AI同样有着出色的应用前景。AI可以根据剧情和场景的需要,自动生成合适的音效和配乐,营造出更加逼真的氛围。在灯光设计上,AI能够模拟不同的灯光效果,帮助制作人员快速找到最佳的灯光方案。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和作品质量,还对光线传媒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光线传媒有望在动画制作领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AI技术的应用,光线传媒可以更快地推出高质量的作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巩固其在动画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
未来展望
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持续发力,储备了《姜子牙》《深海》等备受期待的作品,市场对其未来出现爆款产品充满期待。但这种爆发性增长是短时的,持续性较弱,自然对股价的持续性支撑是有限的,一旦票房收入见顶或没有超出预期的表现,股价自然会迎来回归,毕竟短时的股价爆发还有当期的火热情绪在里面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