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年无法戒烟的“噱头”,让无数人戒烟失败
盘点那些年无法戒烟的“噱头”,让无数人戒烟失败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的戒烟专病门诊迎来15周年。自开设以来,该门诊已为8000多名吸烟者提供个性化戒烟方案,平均戒烟成功率高达80%以上。
在控烟立法出台前,该门诊每天下午只有五六位患者就诊,如今这一数字已增长至几十人。这一显著变化反映了公众对科学戒烟方法的认可和需求。
烟民常见的戒烟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发现许多烟民并非不想戒烟,而是缺乏科学的戒烟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辅助戒烟不靠谱
一些烟民认为辅助戒烟就是药物戒烟,其实真正的戒烟需要综合策略,包括患者意志力、专业医师辅导和药物辅助等。尼古丁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单纯靠意志力往往难以克服戒断症状。
误区二:药物戒烟会导致药瘾
许多烟民对药物戒烟存在误解,认为这会导致新的依赖。实际上,药物戒烟只是综合戒烟策略的一部分,用药时间很短且因人而异,同时药物戒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成瘾。
误区三:戒后一支烟等于复吸
完全戒断后偶然吸一支烟并不等同于之前的戒烟努力完全白费,但的确有一少部分人从此走上复吸之路。这里要明确“偶吸”和“复吸”的概念。偶吸是指偶尔一次吸烟,而复吸是指又回到了以前吸烟的状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
误区四:老年烟民“戒”不如“不戒”
不少老年烟民觉得已经抽了那么些年,身体也没什么不适,何必自讨苦吃选择戒烟;还有老年烟民说反正自己没多少年了,就继续吸吧,不然戒烟反而把身体弄不好了,生病了。事实上,吸烟对老年烟民的身体已经产生很大的损害,而且吸烟时间越长,这种损害越重,这些损害需要客观的检查(如肺功能、胸部CT)才能知道,不能仅凭自己感觉没啥不适,就说吸烟没有造成损害。
误区五:电子烟是两全其美之选
电子烟虽然外形和使用方式类似传统卷烟,但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其能促进长期戒烟。相反,近期有研究显示吸电子烟反而可能不利于成功戒烟。因此,不建议依赖电子烟来戒烟,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科学戒烟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戒烟者的加入以及综合性戒烟方法的应用,瑞金医院戒烟门诊也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晓和认同,其显著的戒烟成效和积极的社会回响让这一专病门诊变成了“网红”门诊。
同时,我们也持续做好戒烟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深入浅出地将戒烟方法、控烟理念植根于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之中,使受众对戒烟宣教产生共鸣,并对传播科学正能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健康戒烟,从走进戒烟门诊开始;健康有序生活,从重启无烟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