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稻田“最后一公里”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稻田“最后一公里”
秋粮收获之际,正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紧抓机遇,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工人正在对模板进行加固(央广网发 潘有娣 摄)
在蓝山县土市镇泉塘村的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沟槽开挖、地面填土平整、模板加固等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施工现场负责人曾发正密切关注着工程进度。他介绍,土地平整、灌排渠、引水渠、机耕路等项目完工后,将使近100亩旱地得到灌溉,泉塘村600余亩农田的用水条件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施工前,这里的农田存在诸多问题:土地高低不平、杂乱无章,加之缺乏水渠和硬化路,收割机难以进入,导致土地流转困难,没有种植大户愿意接收。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启动,蓝山县农业农村局对泉塘村的田地进行了全面的平整和重新划分,硬化道路和水渠将每块田地紧密相连。建成后的新灌渠将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通过阀门控制,水可以精准送达每一个田块。
蓝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继强表示,经勘查评定,改造后的耕地质量等别和等级均提升了0.5以上。具体来说,每亩水稻可增产65公斤以上,每亩增值200元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85%,土地流转比例达到80%以上,项目区受益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土地平整加上配套机耕路及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产量、节约土地和生产成本。
"我要把原来只能种植一季的水稻田,种上两季水稻。"泉塘村村支部书记程柳青乐呵呵地说。
今年,蓝山县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17万亩,涉及全县7个片区。自2024年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以来,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等措施,形成了布局优化、设施标准、生产规模、生态良好的基本农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全县已投资4.5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1个,建成面积21.37万亩,涉及全县14个镇的166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已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工,并已移交农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