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与郑成功的关系及生平事迹
郑和与郑成功的关系及生平事迹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活跃于明初,一个活跃于明末,他们都对当时的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两位历史人物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之间相差了大约200年。
郑和与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之间没有任何血缘或师徒关系。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都生活在明朝,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关于他们的区别,民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民族英雄郑成功,夺回台湾显英雄;郑和御船浪万重,不辱使命骨峥嵘。”
郑和的原名是什么?
郑和的原名是马和。他的祖先在元朝初年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时称“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1381年,朱元璋派军平定云南,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将其留在身边。由于马和才华出众,屡立战功,朱棣在永乐二年(1404年)赐其姓“郑”,从此他便被称为“郑和”。
郑和下了几次西洋?
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以下是七次下西洋的具体情况:
首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郑和34岁,奉成祖命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郑和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郑和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郑和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郑和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郑和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认为在这一次下西洋他发现了美洲。
第七次下西洋: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郑和60岁,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