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湿度多少合适?专家解读室内湿度标准与调节方法
卧室湿度多少合适?专家解读室内湿度标准与调节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于自己居室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从最开始关注温度,即通过空调暖气等调节温度到现在越来越多注重室内环境的湿度。研究表明,室内环境的湿度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感觉舒适,也将影响健康。但大家对室内湿度多少合适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往往一知半解,本文就将详细为大家介绍。
室内湿度多少合适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5-65%RH,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也不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而我国北方冬季供暖期的室内湿度通常为15%RH。在这干燥的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到种种不适。当空气湿度低于40%RH的时候,人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也使流感病毒和能引发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也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此外,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皮肤瘙痒不适等过敏性疾病也都和空气干燥有关。
当空气湿度大于65%RH,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按照我国室内空气标准,夏季室内湿度以40%80%为宜,冬季应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适合的室内湿度为45%50%,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适宜的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室内湿度
经常给室内通风
冬季,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因此,适宜的温度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利用多种采暖方式采暖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建议用户,冬季采暖期应经常给室内通风,并且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以防“暖气病”趁虚而入。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时更加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放置释放水分的物品
在供暖季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因为室外过于地寒冷而选择长期待在暖气房间里,这个时候人就有可能会出现口干、头晕、烦躁、嗓子疼等很不舒服的症状,我们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室内温度高、湿度过低,在这样的时候,控制好室内湿度也很关键,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总之,尽量简单采用家中现有物品对湿度进行调节。冬季保湿方式
- 增加居室清洁频率。用潮湿墩布擦拭地面,清洁的同时进行加湿,增加清洁频率也就为居室多进行了几次加湿。经常用湿布擦拭家具也能给室内加湿。
- 将洗好的衣物自然晾干。清洗好的衣物可以省略甩干和烘干步骤,直接悬挂在室内自然晾干,可以有效增加居室湿度。此方式比较适合北方,南方室内居室就不宜用此方法了,这样会造成室内湿气太重,还有衣服容易发霉。
- 浴室的温湿水气为居室加湿。冬季洗完热水澡后,浴室水气浓重,这时候打开浴室门,温湿水气流向其他房间,湿度瞬间增加数倍。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室内湿度控制在多少合适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湿度的调节主要在冬季多见,因为这时候打开了暖气,会对空气湿度造成极大影响。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夏季不需要调节室内湿度,任何时候,如果发现室内湿度不在正常范围内都应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家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