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六字真言道破修道心法,懂的人都受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六字真言道破修道心法,懂的人都受益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azwll07

“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可谓老子智慧的精华所在。

这六个字浓缩了道家修身养性的核心要义,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六字真言究竟有何玄妙之处,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相传他曾在函谷关当过守关吏。

有一天,一位西出函谷关的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关前。

这位老者白发飘飘,仙风道骨,正是老子。

守关的吏卒见他气度不凡,就请教说:“先生看起来不是等闲之辈,想必有过人之处。

能否为我们留下些什么呢?”

老子听罢,淡然一笑,说道:“既然你们有此雅兴,那我就为你们写下一些东西吧。”说着,他取出笔墨,开始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写下了五千言左右的文字,这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写完之后,老子将文稿交给守关吏,然后骑着青牛向西而去,从此杳无音讯。守关吏如获至宝,仔细研读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致虚极,守静笃。”这短短六个字,道出了修道的精髓。

“致虚极”是说要达到内心极度虚静的境界。

世间纷扰如梦,人心易被物欲所困。

多少人在名利场中迷失,求之不得,忧思百结。

而虚极之心,如明镜止水,不染尘埃。

虚则能纳百川,有容乃大。

虚极之心,包容万物,无求无欲。

心无挂碍,方得自在。

就像一个杯子,倒满了水就装不下其他东西了。我们的心也是如此,若被各种杂念、欲望填满,就难以容纳新的智慧和感悟。所以老子教导我们要“致虚极”,就是要清空内心,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守静笃”则是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保持内心的宁静。世事如梦,人心易乱。守静不易,笃行更难。静则能观其变,笃则能行其志。守静如山,不动如松。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外物所惑。静笃之中,自有乾坤。

有个小和尚问师父:“师父,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师父说:“你去看看院子里的那棵老松树。”小和尚跑去看了半天,回来说:“我看到了,那棵松树很高大,枝繁叶茂。”师父摇摇头:“你再去看看。”小和尚又去看了半天,回来说:“我发现松树的树皮很粗糙,有很多沟壑。”师父还是不满意:“你再去看看。”

就这样,小和尚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最后一次,小和尚站在松树前,一动不动地看了整整一天。

太阳落山时,他回到师父身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师父问:“这次你看到了什么?”小和尚答道:“我看到了松树的本质。

不管风还是雨,它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坚韧不拔,岿然不动。”师父欣慰地点点头:“你悟到了。

这就是’守静笃’的境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守静笃”的含义。它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的变化所动摇。就像那棵松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它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质。

“致虚极,守静笃”,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虚静,不被外物所扰,不为欲望所困。还要坚持不懈地守护这份宁静,让自己的心灵如同那棵松树一般坚韧不拔。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欲望所包围,内心难以安宁。老子的这句话,无疑给了我们一剂良方。它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虚静,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自在。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境界听起来很高深,普通人怎么才能做到呢?其实,修行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冥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或者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欲望,让内心更加轻松自在。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而真正的智慧也不是靠空谈就能获得的。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逐渐领悟“致虚极,守静笃”的真谛。

有个故事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点。有位年轻人听说山上有位得道高人,就不远千里去拜访。他问高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高人说:“你去挑水吧,每天从山脚挑水到山顶。”年轻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一个月后,年轻人抱怨道:“我每天挑水,筋疲力尽,哪有时间学习智慧?”高人说:“再坚持一个月。”又过了一个月,年轻人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了,挑水也不觉得累了。高人说:“再坚持一个月。”

第三个月结束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身体更强壮了,心里也变得平静了。

他能够在挑水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的节奏,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这时,高人说:“你已经领悟了’致虚极,守静笃’的真谛。

真正的智慧,就在你日复一日的坚持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行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要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练习,我们可以逐渐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这就像是在挑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炼了心智。

“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不仅是修道的心法,也是我们面对人生困境的良方。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妨试着静下心来,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样,我们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老子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虚静,不被外物所扰,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守护这份宁静。这不仅是修道的法门,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灵自由的重要方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让自己的心灵如同那棵松树一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宁静和坚韧。

这样,我们就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自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