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木:嫩梢作菜清甜脆爽,花果奇特的树仔菜!
守宫木:嫩梢作菜清甜脆爽,花果奇特的树仔菜!
守宫木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嫩梢和嫩叶口感清甜爽脆,营养丰富,可四季采摘食用。同时,守宫木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凉去热、消除头痛、降低血压等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守宫木的分类、形态特征、用途和注意事项。
分类
守宫木(Sauropus androgynus)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守宫木属(Sauropus)的植物。该属约有50多种植物,国内已知有14种和2个变种。其中,守宫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他种类在国内分布较少。
除了守宫木,国内目前有记录的守宫木属植物还有9种,包括艾堇(Sauropus bacciformis)、苍叶守宫木(Sauropus garrettii)、长梗守宫木(Sauropus macranthus)、方枝守宫木(Sauropus quadrangularis)、茎花守宫木(Sauropus bonii)、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石山守宫木(Sauropus delavayi)、网脉守宫木(Sauropus reticulatus)和盈江守宫木(Sauropus pierrei)。
野生的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两广、海南、云南等地区。其中,龙脷叶在广东地区常用于药用和食疗,常用于煲汤。
守宫木在民间有很多俗称,如树仔菜、越南菜、帕汪(傣语)、甜菜、泰国枸杞、木枸杞、天绿香、树菜、巴厘菜、马尼菜、减肥菜、健康菜、五指山野菜、同序守宫木等。
形态特征
守宫木是多年生灌木,高1-3米。小枝绿色,长而细,幼时上部具棱,老渐圆柱状;全株均无毛。
叶片近膜质或薄纸质,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圆或截形;侧脉每边5-7条,上面扁平,下面凸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4毫米;托叶2,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长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毫米。
雄花:1-2朵腋生,或几朵与雌花簇生于叶腋,直径2-10毫米;花梗纤细,长5-7.5毫米;花盘浅盘状,直径5-12毫米,6浅裂,裂片倒卵形,覆瓦状排列,无退化雌蕊;雄花3,花丝合生呈短柱状,花药外向,2室,纵裂;花盘腺体6,与萼片对生,上部向内弯而将花药包围;
雌花:通常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8毫米;花萼6深裂,裂片红色,倒卵形或倒卵状三角形,长5-6毫米,宽3-5.5毫米,顶端钝或圆,基部渐狭而成短爪,覆瓦状排列;无花盘;雌蕊扁球状,直径约1.5毫米,高约0.7毫米,子房3室,每室2颗胚珠,花柱3,顶端2裂。
蒴果扁球状或圆球状,直径约1.7厘米,高1.2厘米,乳白色,宿存花萼红色;果梗长5-10毫米;种子三棱状,长约7毫米,宽约5毫米,黑色。花期4-7月,果期7-12月。
守宫木在国内没有野生分布,主要在两广地区、海南、云南、福建等地栽培。野生的守宫木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在厦门,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区和奇趣馆门口附近可以见到栽培的守宫木。
用途
守宫木的主要用途包括:
食用:嫩梢和嫩叶可食用,老了会变得很柴。口感清甜爽脆,营养价值高,四季可摘。可清炒、炒肉、煮汤、焯水凉拌、凉拌生吃、榨汁、烧烤、烫火锅等。
药用:具有清凉去热、消除头痛、降低血压等功效。
农用:可作绿篱,或者作为经济蔬菜种植。
观赏绿化:不耐霜冻,冬季无霜冻地区才能在室外正常生长。一般不做城市园林绿化植物,但可作为庭院、阳台、花圃、花盆等小范围造景植物。
生态修复:守宫木能富集重金属,可作为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植物。
毒性
守宫木的叶及果实有毒,但研究的人少,毒性成分未知。过量食用会中毒,所以守宫木不宜大量食用和长期食用。中毒后会出现失眠,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肺纤维及肾功能衰竭等症。
守宫木的中毒剂量较大(具体剂量和个体代谢能力及守宫木的栽培品种有关),偶尔吃一两次没事,中毒的案例多为当成减肥药长期吃和大量吃导致的。另外守宫木的膳食纤维多,脾胃虚弱、慢性肠炎者慎食。
守宫木能富集重金属,比如镉、铅等,所以对于种植土壤也要注意。吃多了含重金属多的守宫木,一样会中毒。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植物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