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套餐帮你赶走“姨妈痛”
穴位按摩套餐帮你赶走“姨妈痛”
痛经是许多女性都会遇到的困扰,特别是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种不适呢?眉山市中医院经典中医门诊中医师张莉为您送上一份详细的穴位按摩指南,帮助您赶走“姨妈痛”。
痛经的辨证分型
张医生表示,痛经的临床特征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在确诊时,首先需要明确是否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其次还需和异位妊娠破裂、先兆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引起的下腹痛相鉴别。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辨证,采用中医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辨证时,需明确病位,分清寒热、虚实。一般而言,痛在小腹正中,多为胞宫瘀滞;痛在小腹一侧或两侧,病多属肝;痛连腰骶,病多在肾。月经前或经期头两天疼痛者多实;隐痛、空痛、喜按,或经期后几天疼痛多属虚;绞痛、灼痛、刺痛,疼痛不喜按压多属实;坠痛虚实兼有;冷痛,热敷而疼痛减轻多属寒;灼痛,遇热痛剧多属热;胀大于痛,时痛时不痛,伴经前乳房胀痛,多属气滞;痛大于胀,持续作痛,经色紫暗有血块,多属血瘀。
穴位按摩方法
无论中医辨证为何种痛经,均可取三阴交、次髎、十七椎进行缓解。
次髎
该穴在腰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对第2骶后孔处。
简易操作法:俯卧位,在臀缝正上方一拳大的部位进行双手叠掌按揉,或者手握空拳叩击腰骶部,每次200下或3分钟即可。
十七椎
找到两侧腰部骨头最高处,然后水平向后摸到脊柱正中,再向上一拇指宽,可在此处用拇指按压200下或3分钟。
三阴交
正坐或平躺,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处,小腿内侧骨后方即为此穴。用拇指指腹对双侧三阴交穴进行环状按揉,每次3-5分钟。
对于不同类型的痛经,还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针对性治疗:
- 属于寒证夹有血瘀者,可在中极、关元、归来穴(三穴均在下腹部,耻骨上方一掌大区域)进行艾灸,每次10分钟。
- 属于气滞者,可在太冲穴(第1、2足趾间缝向足背推,推至两骨交界处有一凹陷即为本穴)进行按揉3分钟。
- 属于虚证者,可在关元、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每次10分钟。
上述除次髎、十七椎穴,其余穴位均可在经前1周开始按揉或艾灸,每天1次,对痛经能起到预防和减轻作用。
生活习惯建议
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减缓痛经也很重要。经期前后少吃生冷、辛辣食物,不熬夜,注意腹部和足底保暖,保持心情愉悦,适当地锻炼增强体质。
就医提醒
最后,张医生提醒大家,严重的痛经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