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产业向新!这是乌海拼搏的画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产业向新!这是乌海拼搏的画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14/detail-ineeykxr8416391.d.html

2024年,内蒙古乌海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布局,从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到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乌海市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招商项目稳步推进,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过去的2024年,乌海市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一批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快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显现。

因煤而兴,绝不止步于煤

国内首条失活脱硝催化剂载体重构回收生产线。

因煤而兴,绝不止步于煤。乌海市立足“煤头”优势,催动“化尾”延伸,实现煤的“质变”,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不断向高处攀升。

以针状焦为原料,融合碳素、粉体、微观控制、电化学等多学科技术和多行业工艺,最终加工成微米级别的石墨类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在海勃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宝武碳业炭材料一体化产业园,经过先进工艺和化学反应,煤炭由“黑”变“白”,这样神奇的“变形记”每天都在上演。

在乌海市,煤的千变万化远不止于此——中创联盛的沥青,恒业成的混炼胶,青石的高牢度分散染料,榕鑫的炭黑……煤炭在延链、补链、强链过程中,幻化成一款款高精尖产品的核心原料。

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一批“新字号”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乌海。

今天的乌海市,挖煤卖煤的场景已成为过去时。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产品达70多种。数字化应用工业企业达到790家,“登云”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

传统产业向“新”而行,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近年来,一批“新字号”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蓬勃生长,为乌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在我们公司,一块石灰石可以变成一根氨纶丝。”在调度室智慧屏幕前,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忠波生动地描述着公司延伸产业链条的布局。

在“双碳”背景下,乌海市以链群思维抓项目、强产业、促转型,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全面推动产业生态由“单打独斗”向“成群结队”转变。

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产业基地

放眼全国,一个崭新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正在谋势、起势、成势。

目前,乌海市已批复BDO产能249.2万吨、可降解材料产能216万吨,引进东景、华恒、三维等8个BDO一体化及下游配套项目,已建、在建BDO产能160万吨,构建起BDO至氨纶,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医药、锂电池,聚氨酯树脂、纤维5条下游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路径,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集聚效应日益突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乌海市加速布局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闲置屋顶、荒山空地、矿山渣堆上风“光”正好,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电能,成为一个个重要的能源基地。

在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乌海市特别注重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方向延伸,丰富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

风力发电项目。(资料图)

不只是逐“光”而行,乌海市还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进一步提升蒙西电网的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创建氢经济示范城市;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推进增量负荷绿电配置、存量负荷绿电替代,合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和绿电替代合作示范区。目前,乌海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94万千瓦、占比19%。

乌海能源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资料图)

非煤矿山整合全面完成、煤矿整合有序推进,6个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加快建设,3个焦化整合项目顺利建成。国内首套煤矿5G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乌海市获评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盟市。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速发展,“阿电入乌”首期400万千瓦项目稳步推进,全国首个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投用,硅基新材料、锂电池等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4个BDO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这是2024年乌海市交出的产业转型成绩单,这座资源性城市正以不胜不休的信心闯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本文原文来自内蒙古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