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厦一港通”铁海联运班列成功首发
“昌厦一港通”铁海联运班列成功首发
12月12日上午,南昌至厦门港“昌厦一港通”铁海联运班列在南昌国际陆港首发。该班列采用创新的“一港通”通关模式,将助力江西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12月12日上午,伴随着汽笛长鸣,两列满载着“江西制造”的南昌至厦门港“昌厦一港通”铁海联运班列在南昌海关所属赣江新区海关的监管下从南昌国际陆港成功首发。班列将于18小时后到达厦门港区,再搭乘国际班轮驶往最终目的地越南海防和柬埔寨西哈努克。这是赣闽两省不断深化口岸区域合作,积极探索监管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打造多式联运示范样板工程的生动实践,班列的成功开行将助力于江西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据了解,两趟班列均采用海关创新监管模式“一港通”通关模式,通过南昌与厦门两地海关舱单互认、简化通关手续,将沿海港口功能前移至内陆口岸,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模式下,企业只需在南昌国际陆港办理一次报关手续,即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所有操作。享受“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便利,实现全程运输不停歇,货物到港即装船,流程精简,整体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陈赟表示,厦门港与南昌国际陆港两港合作紧密,2023年南昌-厦门海铁业务量超5.5万TEU,同比增长超120%。在此基础上,2024年预计达7.5万标箱,同比增长35%。下一步,两港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合资合作方面挖掘潜力,进一步畅通高效、便捷、经济的东南物流通道,更好提升、服务闽赣两地产业经济发展。
江西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关务物流部经理马军也在仪式上分享了自己的喜悦与期待。他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的高效与便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力。昌厦“一港通”的开通,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更加优质、高效的物流通道,有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对外贸易业务范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相信,在这一创新物流模式的助力下,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南昌至厦门班列实现了24小时内‘点对点’集装箱货物直达运输,极大压缩了货物在途时间,进一步畅通了江西至福建这条‘东南物流黄金通道’。”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陈微说。
作为“十四五”首批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南昌国际陆港围绕“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的发展理念,与宁波港、厦门港、上海港、天津港、烟台港、广州港等12个海港建立合作关系,优化货物通关流程,提高物流服务效能,提升外贸货运班列的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同时,坚持做优精品班列和开通新班列,先后开通12条中欧(亚)国际直达班列和12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今年1-11月,南昌国际陆港已发行外贸班列1577列,到发标箱(重箱)113818个,货值约28.5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9%、12.6%、10.77%。
未来,南昌国际陆港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在已有“昌穗一港通”“昌厦一港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一港通”模式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功能,奋力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沿海、国内与国际的重要物流枢纽平台,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