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材甘蔗:清热生津,润燥解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材甘蔗:清热生津,润燥解毒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cnzyao.com/yaocai/gj/4116.html

甘蔗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等功效。本文详细介绍了甘蔗的名称、性味、归经、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信息权威且全面,适合中医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参考。

基本信息

  • 名称:甘蔗
  • 英文名:Sugarcane
  • 拼音:Gān Zhe
  • 别名:干蔗、薯蔗、接肠草、糖梗、竿蔗
  •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与归经

  • 性味:甘,寒。
  • 《别录》:甘,平,无毒。
  • 《日华子本草》:冷。
  • 《滇南本草图说》:气味甘,性微寒,无毒。
  • 《纲目》:甘涩,平,无毒。
  • 归经:入肺、胃经。
  • 《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
  • 《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
  •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分与产地分布

  •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秆。
  • 产地和分布:广植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甘蔗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米,粗2-5厘米,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脉,长40-80厘米,宽约20毫米。花序大型,长达60厘米,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毫米,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毫米,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毫米,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毫米。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毫米,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用量:内服:甘蔗汁,30-90克;或榨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
  • 《本草汇言》:多食久食,善发湿火,为痰、胀、呕、嗽之疾。

功效与作用

甘蔗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烦热、消渴、呕哕反胃、虚热咳嗽、大便燥结、痈疽疮肿等症。具体应用包括:

  • 主治发热口干,肺燥咳嗽,咽喉肿痛,心胸烦热,反胃呕吐,妊娠水肿。
  • 《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 《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 《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 《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 《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 《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 《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 《随息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附方

  1. 治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外台》)
  2. 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3. 治卒干呕不息:蔗汁,温令热,服一升,日三。(《补缺肘后方》)
  4. 治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纲目》)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甘蔗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