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五谷宫:炎帝神农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三义五谷宫:炎帝神农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炎帝神农氏,又称五谷神农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不仅发明了耒耜,教民耕种,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炎帝神农氏(五谷神农大帝)
炎帝神农氏,又称为五谷神农大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发明了耒耜,教导人民耕种,并亲自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对华夏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神农大帝的贡献涵盖农业、医药、市场、服装、乐器、陶器、工具及建筑等多方面。他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至今仍激励着炎黄子孙。
神农大帝教导人民开辟土地,种植百谷,使人逐渐脱离渔猎生活,进入农业时代。清代雍正年间,皇帝命各省府州设立先农坛,坛后立庙,并以红质金字神牌作为先农神位,每年由地方官率农民祭祀。天子也在京城举行“祈农”之祭,以祈求五谷丰收。
五谷神农大帝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伟大功绩和无私奉献,至今仍在激励着炎黄子孙,开拓创新、和谐共融。每一位到访三义五谷宫的人,都能感受到神农大帝的神圣力量和慈悲精神。
神农大帝的形象
神农大帝的神像头上维凸双角,袒胸露臂,外形粗壮,显得古拙朴实。他的肤色有红有黑,身上仅披树叶,赤手跣足,形象如同一位庄稼汉。他的面容似中年人,表情木讷笃实,亲切温和,手执稻穗,象征着保护农民丰收的五谷神。每年四月二十六日,会举行隆重的祭典来庆祝他的圣诞。
多重面貌
五谷神农大帝有白、黑、红三种不同的面色,据说与他尝百草有关。这些不同的面貌展示了他多重的身份及功德。
称号
五谷大帝在中国大陆称为炎帝神农氏,在台湾则被称为神农大帝、五谷先帝、先帝爷、五谷王、药王大帝、神医、开天炎帝等。他是我国古帝之一,功绩卓著。
成长与生平
五谷神农大帝生于厉乡,长于姜水,起于烈山,接帝位后定都于陈,后迁徙于鲁之曲阜。在位一百四十年,崩葬于长沙,享年一百六十岁。他是少典之元子,母亲方登为有蟜氏之女,因梦见龙威而生神农。因长于姜水,故姓姜,名石年。
功绩
五谷神农大帝发明了耒耜,教导人民种植五谷。他亲尝百草,记录下药草的医疗效果,并撰写《神农本草》。他树立了市集规模,促进了财货互通,使当时原始社会大为改善。
由于他对农业和医药的巨大贡献,农民、药商和医生都奉他为神明,立庙敬祀。只要诚心祈求,人们就能得到神农大帝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