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文物古迹:千年古刹与名人故居
增城区文物古迹:千年古刹与名人故居
广州市增城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物古迹,这些古迹见证了增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千年古刹到明清建筑,从名人故居到历史遗址,每一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本文将带你走进增城区的文物古迹,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寺庙与古塔
增城正果寺
正果寺又名佛爷寺,位于荔城镇东北部十三公里处的瑞山之右,与正果一中毗邻。寺内供奉宾公生佛(又名牛仔佛),宾公道者为金牛都(今正果番峰村)人。他自幼出家,在明山寺削发为僧,南宋皇祐元年(1049年)坐化于瑞士石藤箩之中,肉身圆寂,僧徒遂建寺供奉。
增城雁塔
增城雁塔是增城市现存的唯一古塔,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荔城镇南面(现在的增滩公路左侧)2公里处的豸山上,紧靠碧波荡漾的增江。雁塔构造雄伟壮观,设计周密精巧,全用红石砌成,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高达32米,人们可以从底层直上塔顶。
增城万寿寺
增城万寿寺位于广州市增城市荔城镇凤凰山南麓。佛殿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和道光二年(1822年)均有重修。随着岁月变迁,万寿寺原有的布局、建筑被毁,现存建筑为近年重建。
家庙与祠堂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殿供奉何仙姑神像。
报德祠
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位于增城区派潭镇高村腊田埔自然村北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以祠堂前广场围墙边线为界,其余以祠堂(中路三间六进)建筑外墙边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祠堂东侧山坡地与耕地平地的分界线。
金兰寺村姚氏宗祠
金兰寺村姚氏宗祠位于增城区石滩镇三江金兰寺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西至宗祠、头门前地坪相邻建筑的外墙边线,南至宗祠前水塘外边线。建设控制地带:南至村道现状路南边线,西至宗祠外侧保护范围。
麻车村刘氏宗祠
麻车村刘氏宗祠位于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建筑物外墙及石栏杆外缘外延5米,其余至相邻建筑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祠堂东侧池塘东边线及村道路南边线,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0米。
湛怀德祠
湛怀德祠位于增城区新塘镇群星乡群星村南约石街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其余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0米。
古建筑与遗址
坑背村古建筑群
坑背村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建于明未清初,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平方米。建筑群前面还有长方形的打谷场及围墙,占地2416.57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10列5排,面向东北方向。各独立房屋形制基本相同,为硬山顶,青砖瓦木结构。
西瓜岭遗址
西瓜岭遗址位于广州增城市太平农场西瓜岭村鬼仔坪。年代为战国时期。1958年发现。1962年发掘11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1.66米。发现两座残破的窑穴,均为龙窑,其中一号窑残长7.6米,宽2米,残高1.54米,前有火膛,窑壁夯打经火烧结;因一号窑打破了二号窑,故二号窑年代略早。
石滩围岭墓群
石滩围岭墓群位于增城市石滩镇围岭。2000年清理砖室墓10座,年代为东汉早期。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镜、铃、五铢钱;陶器罐、壶、鼎、釜、簋、碗、盂、魁、案、屋、仓、灶、井、牛、羊以及水晶、玛瑙等。其中十号墓出土一块“永平十年正月......”纪年砖,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
飞泉洞摩崖石刻
飞泉洞摩崖石刻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自然村后山崖壁上(土名:石寨)。山崖南面为溪涧,溪水从高处潺潺流入水潭,犹如清泉注入杯中,故此处风光又称“曲水流杯”,明永乐年间就有“增江八景”之一的美誉。潭边为崖壁,崖壁上现存有文字石刻十处,以水流为中心分南北两组,南组七处,北组三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字径约10厘米至30厘米不等,内容多为题咏山水、抒发情怀之作。
名人故居
陈宗南故居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有走廊相通,楼顶有平台,可远眺增江两岸景色。
吴秀峰故居
吴秀峰故居坐落增城市新塘镇雅瑶官道村官道中五巷,是他父亲(澳洲华侨)寄钱回来建造的,距今约100年。吴秀峰少年时代在这里居住,他结婚时用的大床现在还放在房间里。该屋是一栋本地村平房,宽6.5米,深13米,约85平方米。花岗石脚,青砖砌墙。门楼后面是天井,天井左面是厨房,右面是杂物房,天井后面是客厅,客厅后面是卧室,卧室后面是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