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了凡四训》谦德篇之五《谦德修身 智行天下》原文+译文
续《了凡四训》谦德篇之五《谦德修身 智行天下》原文+译文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一部家训,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改过迁善、谦虚待人等方法改变命运的故事。其中的"谦德篇"详细阐述了谦德的重要性及其修身效果。本文是谦德篇的第五部分,重点讨论了谦德在塑造个人品格、激发志向、培养宽恕情怀以及提升自我反省能力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续《了凡四训》谦德篇之五《谦德修身 智行天下》
谦德之效,亦在于塑造诚信之品格,稳固道德之根基。夫诚信者,人际交往之润滑剂也。谦以养诚,能使人言行一致,能使社会信任倍增。谦德之人,不虚言妄语,不欺骗隐瞒,而以真诚待人,以信守承诺。故谦德之人,其所行之处,诚信之品格得以彰显,道德之根基因而坚实。故曰,谦德为诚信之石,为道德之基。
再论谦德之效,亦在于激发勤奋之志向,培养不懈之努力。夫勤奋者,成功之母也。谦以养勤,能使人不懈努力,能使人持续进取。谦德之人,不因一时之成就而自满,不因一时之安逸而懈怠。故谦德之人,其志向如磐石之坚,其努力如江河之绵延。故曰,谦德为勤奋之帆,为努力之桨。
复思谦德之效,亦在于涵养宽恕之情,化解人际之纷争。夫宽恕者,心灵之解脱也。谦以养恕,能使人释怀过往,能使人宽恕他人。谦德之人,不计较个人恩怨,不纠结于他人过错,而以宽恕为怀,以和解为求。故谦德之人,其所处之地,宽恕之情洋溢,纷争之云消散。故曰,谦德为宽恕之泉,为和解之钥。
终论谦德之效,亦在于提升自我反省之能,完善自我修正之智。夫反省者,进步之阶梯也。谦以养智,能使人自省自律,能使人自我完善。谦德之人,不避己过,不护己短,而以反省为镜,以修正为途。故谦德之人,其智慧日益增长,其品德日渐完善。故曰,谦德为反省之灯,为修正之师。
是以,谦德之效,博大矣,精深矣。塑造诚信之品格,稳固道德之根基,激发勤奋之志向,培养不懈之努力,涵养宽恕之情,化解人际之纷争,提升自我反省之能,完善自我修正之智。吾辈当以此为志,勤而行之,庶几无愧于心,无憾于世,上不负天地,下不愧子孙,中不负自己,外不负社会,内不负灵魂,旁不负自然,远不负文明,近不负时代。
译文
谦逊的效能还体现在塑造诚信品格,巩固道德基石。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通过谦逊来培养诚信,使人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进而增强社会的信任度。谦逊之人不撒谎,不欺骗,而是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因此,谦逊者的言行处处体现出诚信的品格,道德的根基也因此更为稳固。可以说,谦逊是诚信的基石,是道德的根本。
进一步剖析,谦逊的效能还体现在激发勤奋的志向,培养持续的努力精神。勤奋是成功的母亲,通过谦逊来激发勤奋,使人持续付出努力,永不满足于现状。谦逊之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自满,也不会因一时的安逸而懈怠。他们的志向坚定如磐石,努力奋进如同江河滚滚向前。因此,谦逊如同扬起勤奋的风帆,握紧努力的双桨,推动人不断前行。
再进一步思考,谦逊的效能还在于培养宽恕的情怀,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纷争。宽恕是心灵解脱的关键,通过谦逊来培养宽恕,使人能够放下过去,宽恕他人的过失。谦逊之人不记仇,不纠结于他人的过错,而是怀抱宽恕,追求和解。他们在的地方,宽恕之情洋溢,纠纷得以化解。因此,谦逊就如同涌动的宽恕之泉,开启和解之门的钥匙。
最后,谦逊的效能还体现在提升自我反省能力,完善自我修正智慧。反省是进步的阶梯,通过谦逊来提升自我反省,使人能够自律自查,不断自我完善。谦逊之人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不袒护自己的短处,而是以反省为镜,以修正为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因此,谦逊就像一盏照亮反省之路的明灯,是一位教会我们如何修正自我的导师。
所以说,谦逊的效能是极为深远且全面的。它能塑造诚信品格,稳固道德基石,激发勤奋志向,培养不懈努力,涵养宽恕情怀,化解人际纷争,提升自我反省能力,完善自我修正智慧。我们应当以此为追求,勤奋实践,力争做到问心无愧,无憾于世,上不负天地,下不愧对子孙,中间不愧对自己,对外不愧对社会,内在不愧对灵魂,周遭不愧对自然,长远不愧对文明,眼前不愧对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