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隋唐五代史》:陈寅恪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断代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隋唐五代史》:陈寅恪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断代史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806A09LWO00

《隋唐五代史》是《新编中国史》系列中的一本,由台湾三民书局组稿、大陆历史学家撰写,最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为指导,从统治集团内部的族群划分来解释隋唐历史,突破了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同时将隋唐历史置于全球史的视野下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编中国史》的出版背景

《新编中国史》共分六册,分别是《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明史》《中国近代史》,每一册的著者都不是同一人,也没有一个主编,可见,全书没有一个完整的体例,只是开列了书名,由约定的作者自行去写,这样全书也就没有一个统筹的纲要。而不知为什么,这套书里,还没有《元史》《清史》。从它的架构来看,更接近于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哈佛中国史》。

隋唐五代史的历史转折点

隋唐五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就是从古代向近代史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唐代之前的历史,历史人物太过模糊,与今天更觉隔了一层,而唐代之后,历史人物相对而言,更接近于我们当下现代人的心理境况,所以心里就很关注。那么,为什么隋唐五代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大转折点呢?

作者书中就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之从“中世”向“近世”的转变过程,就是从武则天称帝开始的。(P152)在另一处,作者指出,安史之乱不仅是唐史前后期的分界,从更长时段来看,它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前后分界(P199)。

陈寅恪史学思想的运用

《隋唐五代史》作者王小甫在书中重点以陈寅恪与《剑桥中国隋唐史》进行了他的历史构架设置。在《隋唐五代史》中,更为醒目的是陈寅恪历史观的无处不在,作者的立论基础,分析的逻辑,概念的推演,都能很鲜明地看到陈寅恪的近乎是一手遮天的影响。

关陇集团与山东豪杰集团

《隋唐五代史》提出: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出于“关陇集团”,所谓“关陇集团”,是“宇文泰以‘形鲜卑、实汉化’政策融合关陇区域内鲜卑六镇族群以及其他胡汉土著,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集团,不但物质上处于同一利害关系,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源之信仰,受同一文化之熏习,此即所谓‘关陇集团’。”(P2)

这样,在阶级论眼里看到的阶级斗争导致的改朝换代,在这种血缘关系考量的观念烛照下,“其实只是政权在同一集团的不同家族间易手换位。”(P3)

作者进一步引申道:“从文化史观看来,李唐取代蜕变的杨隋(主要是隋炀帝)如同为关陇集团清理门户,而周、隋、唐三代更替亦不妨视为宫廷政变。”这一观点来自于《剑桥中国隋唐史》。

在关陇集团之外,作者还认为有一个“山东豪杰”集团,这两个集团组成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武力集团(P34)。这两个集团,在隋末动乱中,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结束了隋炀帝的统治,遏止了他和南方士人协力襄进的文化冒进趋势。

一句话,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联起手来,对付“南方士人”集团,作者用文化分类、地域分类阐述了隋唐时代的动乱真相。

后来武后称帝,在作者看来,是对关陇集团的“致命一击”,而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山东集团的支持,由此“李唐王朝的统治人群由关陇集团蜕变成了李武韦杨婚姻集团”(P170)。

全球史视角下的创新

《隋唐五代史》还有一个特出的长处,就是将隋唐的断代史,从两个维度,拓宽了背景幕墙。这分别是:从时间的纵轴上,它将隋唐史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轴上进行解析,所以,作者的论述并没有局限于隋唐一个朝代,而是放置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维度上,进行了前后比对,从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的角度,来确认隋唐断代史这一节点前后的中国历史的巨大反差,以此来凸显隋唐历史的特别意义。比如书中安史之乱,并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而是放置在中国历史的长轴上来论证它的普适性,书中认为,安史之乱“实际上又是一轮更为长久的北族文化对中原社会的冲击,直到清代。所以唐史的前后分界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前后分界。”(P217)

另一方面,就是将当时的中国历史放在全球史的角度进行忖度与评判,放在全球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尤其是放在东亚历史的轴线上进行鸟瞰式剖析。为此作者专门议论道:“无论是学习隋唐史还是整个中国古代史,视野都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必须同时对周边族群的盛衰有所了解,然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才有可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才能真正有所发明、发现,从而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或真正有参考价值的结论。”(P47)落实到具体的章节中,作者把当时的世界古代分成了东方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和西方文化圈,并在这一范畴体系里讨论中华文化在世界总体文化中的地位与存在,打破了既往中国通史的封闭性视角,开启了一种从更广博的全球角度俯视中国历史的新视野,这也是本书中真正的给人耳目一新之处。

总结

《隋唐五代史》作为一本标明为“新中国通史”的著作,观点之新是不言而喻的,能够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新观照。当然新观点、新视野,也是日积月累,层积而成,并不会一蹴而就,这期间有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咬合的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我们同时也看到,作者引用的一些新观点,主要来自于陈寅恪的观点与剑桥史观,用这种观点,作者梳理了一个社会最为重点的政权定性环节(以前是用阶级论梳理),书中的其它部分政治、经济、文化部分,则更多的是很难受制于这种核心历史观贯穿与掌控的素材部分,当然,这其中也贯穿了作者的核心理念,但是,在书中占了一大半的社会文化纵论部分,我们感到,作者并没有用新观点去激活所有的素材环节。还有作者在这本部书的叙述中最精彩的地方,是那些对历史的综合性论述,这些部分打破时空疆域,纵横南北,穿透古今,就像一段基因切片,虽然描述的是隋唐的断片,但却给人一种中国历史的全貌之感。但有的地方,又过分简略,只有标题与梗概,又像是讲课时的笔记大纲,在体例上有一种不谐调之感。当然,如果有机会,希望把这一套中国通史的其它几册也能够通读一下,相信必有所收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