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孩子厌食,长不高,一定要排查这种罕见病! ---肾小管酸中毒
国际罕见病日|孩子厌食,长不高,一定要排查这种罕见病! ---肾小管酸中毒
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0。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故事,为您详细介绍肾小管酸中毒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患儿故事
这天,儿童医院肾脏科门诊来了一位8岁的小女孩天天(化名),因为近4年来发现天天个子明显比同龄小朋友矮小(身高只有115cm)被爸妈带到儿保科就诊,儿保科医生给天天做了些初步检查,发现天天血钾只有2.7mmol/L,而推荐到肾脏科门诊。天天爸爸一脸茫然的问:个子长不高,跟肾脏病有什么关系呀?会不会我挂错号了呀?而等到肾脏科医生询问到天天除了个子矮小,其实还一直有呕吐、乏力、多尿等症状,继而收住院为天天完成一系列检查,发现天天除了低钾血症,还有代谢性酸中毒、肾脏结石等表现,最终临床诊断为:I型肾小管酸中毒。后续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明确是由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在天天明确诊断后,开始接受枸橼酸钠钾口服液治疗,很快血钾正常,酸中毒好转,呕吐、多尿等症状也慢慢消失,半年后个子也明显变高了,连小朋友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不再因为比同班级同学个子矮而自卑。
天天爸爸感叹道:其实这些年来,孩子厌食、反复呕吐、长不高等,我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胃口差,缺乏营养才导致个子长不高,给她补过钙锌,吃过益生菌,还曾经服过很长时间的中药调理脾胃,都成了当地医院的熟面孔了。没想到走了那么长的弯路啊!
疾病介绍
什么是肾小管酸中毒?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正常情况下,肾脏除了排泄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之外,还要调节钠、钾、钙等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通俗地说,肾脏的作用就是通过肾小球把体内的“垃圾”(包括氨基酸、糖、各种电解质等)从血液中滤出来,再通过肾小管进行“垃圾再回收”:一些氨基酸、葡糖糖、钾、钠、钙、H+等会根据机体的需要选择性再回收到体内,最终使我们的人体细胞维持在水分恰当、酸碱适宜的内环境中。而肾小管酸中毒这种疾病,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病变,导致肾脏排酸功能障碍,并同时串联了钾、氯、钠、钙等多种电解质的转运障碍,从而引起机体低血钾、高血氯、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是什么?
按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多为先天性,由于基因突变所致,儿童期发病的肾小管酸中毒大多数为此种类型。现在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即便根据症状可以诊断该病,也仍然建议进一步完善基因诊断。而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多见于成人,常继发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特殊药物,重金属中毒等。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有哪些表现呢?
正如之前天天这个病例一样,儿童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早期症状复杂多样,常表现为反复呕吐、腹胀便秘、多饮多尿、易脱水、反复泌尿道感染、乏力、生长迟缓、佝偻病等,部分患儿还可以伴有耳聋,包括了消化、内分泌、神经、骨科、肾脏等多系统,常常会导致家长就医时辗转多个科室,不能很早发现该种疾病,个别甚至因为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漏诊。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和预后?
目前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补充足够的碱剂(如枸橼酸钠钾口服液)。强调早期、足量、且终生服用。接受正规治疗的孩子,大多数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预后是良好的。但不治疗或者间断治疗,不仅可以导致病情的反复、加重,最终还会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导致预后不良。而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有望从基因水平彻底根治该病。
专家提醒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临床罕见病,生长迟缓、喂养困难、反复呕吐、脱水、佝偻病是临床诊断肾小管酸中毒常见的早期症状,由于这些早期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易于被家长忽略,不能及时就诊,造成延迟诊断。如果小朋友有反复上述症状出现,初步血液检查又提示存在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最好还是要到肾脏科门诊来看一看。
尽管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肾小管酸中毒的药物,但是一旦明确诊断,终生服用碱性药物,可以让小朋友像正常孩子一样生长、生活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