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松雅湖的生态蝶变之路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松雅湖的生态蝶变之路
从围湖造田到国家湿地公园,从生态恶化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长沙松雅湖的华丽转身堪称中国湿地保护的典范。
深秋时节,漫步在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汪碧水与垄垄青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片位于长沙县的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打卡的热门目的地。然而,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捞刀河的旧河床,一度在围湖造田的浪潮中被填埋改造。
退田还湖初期的松雅湖鸟瞰图
时光回溯,松雅湖并非天生就是湖,它曾是捞刀河的旧河床,旧称杨梅湖,一度在围湖造田的浪潮中被填埋改造。直到新世纪,随着退田还湖,这片河湖重新焕发生机。然而,成湖之初,松雅湖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管护治理机制不完善、湖泊系统治理措施不精准、助力经济民生不充分……一道道难题摆在人们面前。
一个让人头疼的人工湖,靠什么蜕变成如今的生态乐园?长沙县河长制工作事务中心副主任赵毅介绍,答案里,有着“双湖长制”。
为了解决难题,长沙县通过创新推行“双湖长制”,实施系统治理,有效提升了湖泊管护治理效益。由县委副书记担任县级湖长牵头抓总,负责协调解决湖泊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依法组织整治围垦湖泊、乱占岸线、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捕捞等突出问题。由松雅湖生态新城发展中心一把手担任县级管理单位湖长,负责统筹湖区水域岸线开发利用、日常管护、生态修复等。同时设置镇级湖长,负责统筹湖区外流域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实现湖泊管理无缝衔接,彻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在“双湖长制”的助力下,松雅湖开始了它的华丽转身。松雅湖管理单位湖长统筹引进资金实力雄厚、行业知名度高的社会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松雅湖,融合国内外14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方案中的亮点,形成了松雅湖的整体规划方案。目前,松雅湖形成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已拥有湿地植物216种,湿地脊椎动物117种。
同时,实施全湖雨污分流系统。将湖区雨水通过管道收集,经沉淀过滤汇入松雅湖,并通过湿地净化;环湖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排入湖区外围市政污水管网。通过系列措施,湖泊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保障松雅湖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湖长制实施后松雅湖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吸引众多水鸟入驻
今年9月,松雅湖又迎来了一次的蜕变,完成了自成湖建园以来的最大一次提质改造工程,包括环湖跑道、步道、观光车道的升级,新增了7个停车场及多个公厕、游客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现代化的游园需求。
除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在一次次用心呵护中,松雅湖生态持续向好。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时候,各类候鸟也纷纷前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