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莫里亚:从科学假说到神秘大陆
利莫里亚:从科学假说到神秘大陆
利莫里亚(Lemuria),又称雷姆利亚(Limuria),是一个源自19世纪的科学假说,最初由英国动物学家菲力浦·鲁特雷·斯科雷特提出。这个概念后来演变成神秘学中的失落文明象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本文将带你了解利莫里亚的科学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地质学中的地位。
利莫里亚大陆假说的起源
利莫里亚(Lemuria)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1864年,英国动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菲力浦·鲁特雷·斯科雷特(Philip Lutley Sclater)在英国科学杂志《科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马达加斯加哺乳动物》的文章。斯科雷特在研究中发现,狐猴(lemurs)这一物种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的分布令人困惑,因为它们并没有出现在非洲或中东地区。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他提出了一个假设: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曾经是更大大陆的一部分。他认为,马达加斯加哺乳动物群的反常分布现象可以最好地解释为,该地区曾经是一片连接从南印度到马达加斯加群岛的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因此,他建议用“利莫里亚”来命名这块大陆。
利莫里亚理论的发展与争议
斯科雷特的理论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1870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进一步提出,利莫里亚可能是人类祖先的家园。这一观点使利莫里亚理论超越了地质学和动物地理学的范围,开始在主流科学界框架之外流行。然而,这一理论在科学界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神智学的创始人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在1888年的神秘主义著作《秘密教义》中,将利莫里亚与高智慧的史前高等生物蜥蜴人联系起来,进一步将其神秘化。这些观点虽然吸引了大量读者,但缺乏实际的科学考证作为依据。
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左)和神智学创始人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右)
利莫里亚与姆大陆
利莫里亚大陆的概念被提出后,一直作为伪考古学和失落大陆讨论的主题。事实上,在利莫里亚理论之前,还有一个更早的关于沉默大陆的理论,即姆大陆(Motherland Mu)。姆大陆被认为是一块占据了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的沉没大陆,其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面积的总和。
科学界的解释
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漂移理论被科学界广泛接受后,利莫里亚理论逐渐失去了科学支持。根据板块构造理论,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确实曾经是同一块大陆的一部分,但板块运动导致印度在数百万年前分离出来,并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原来的毛里求斯大陆和在此之前的冈瓦纳超大陆分裂了,但并没有完全沉入海平面以下,而是因为板块运动分开了。
地球大陆漂移模型
印度南部的传说
在英国人的大陆沉没假说之前,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泰米尔语和梵语作品包含了很多南印度土地被海洋淹没的传说。现代印度学界将南部沉没的陆地称为Kumari Kandam,但提及到的内容并非完全是陆地沉没,也可能是巨大的海啸或洪水将近岸陆地淹没。
最早的关于古代南印度地区潘地亚(Pandyan)被海水淹没的记载是在泰米尔王朝时期,文献记录了潘地亚国王在当时建立了三所文学学院,其中两所文学院被海水淹没导致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丢失。失去的土地从北部的Pahruli河延伸到南部的Kumari河。它位于印度南部港口城市科摩林角(Kanyakumari)以南,许多泰米尔地区的印度教神殿都有提到的古代洪水中幸存下来的传说。
科学新发现
时间来到2013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地质学家伯恩·贾姆特维特(Bjørn Jamtveit)在位于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的毛里求斯火山岛的地质采样分析中发现了大约20颗古老的锆石。这些锆石至少在6.6亿年前存在于花岗岩或其他火成岩结晶中。其中一颗锆石至少有19.7亿年的历史,而岛上最古老的玄武岩仅追溯到大约890万年前,而火山岛本身仅形成于200万年前。这就预示着在印度洋的海底可能存在着更为古老的大陆地壳碎片。
毛里求斯火山岛和发现的锆石样板
研究小组认为在数百万年前,当构造裂谷和海底扩张使印度次大陆向东北涌入时,这块远古大陆版块从马达加斯加分离出来。研究人员估计,随后该地区地壳的拉伸和变薄使毛里求斯版块的碎片下沉,沉入印度洋海底,这些碎片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岛屿或群岛,面积大约是克里特岛的三倍大。
结论
英国人斯科雷特关于印度洋沉没大陆的假设也并非完全错误,只是其中的解释更为古老和久远。而对于沉没大陆上是否存在高等文明,从现有人类社会掌握的信息来看,真的无法验证,只有更多科学的探索和证明才能帮我们解释沉没在古老大陆中隐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