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情景写作法” 二十条方式方法,铸就优秀作品的关键一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情景写作法” 二十条方式方法,铸就优秀作品的关键一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5/07/13374762_1141191497.shtml

“情景” 写作法
“情景”写作法,赋予文字以灵动生命力与深刻感染力,使读者得以突破纸张的局限,踏入作者精心营造的奇幻世界。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其他文学体裁,以情景为墨,巧妙运用“情景”写作法,无疑是铸就优秀作品的关键一步。

一、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乃是将情感与景物描绘如双生藤蔓般紧密缠绕。当笔触落于自然景致之上,实则是情感在幕后悄然指挥着每一处着墨。恰似“暮色四合,那潺潺的溪流在幽暗中闪烁着微光,似是在低语着时光的故事。溪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晚风中轻舞,宛如我心底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我静坐在溪边的青石上,听着水流声,思绪便随着那波光一同荡漾开去,不知飘向何方的远方,只觉满心的怅惘与这渐浓的夜色融为一体。”在此例中,溪流、垂柳、暮色等自然之景与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感相互渗透。诚如王国维于《人间词话》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之躯壳,情为景之灵魂,如此读者方能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情感脉络。

二、以景衬情法

此写作法着重以景物的特质来烘托人物的情感状态。试看“荒芜的庭院里,杂草丛生,几株枯瘦的向日葵歪斜地立着,低垂着早已失去生机的花盘。残垣断壁在烈日的暴晒下散发着死寂的气息,一只孤鸦停歇在摇摇欲坠的墙头,偶尔发出几声沙哑的啼叫。”这般破败、萧瑟的庭院景象,无疑将一种孤独、绝望与失落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正如杜甫诗中所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无情,却因诗人内心的悲戚而被赋予了感伤的色彩,成为烘托情感的有力笔触。

三、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是借助外界之景来抒发内心积蓄的情感洪流。例如“漫步于那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波浪,那浓郁的花香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在这片灿烂的金黄之中,我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尘世的烦恼如轻烟般飘散。这片油菜花田,便是我心灵的避风港,它的生机与活力,让我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作者借助油菜花田的蓬勃生机,畅快地抒发了对生活的积极情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借东篱秋菊与南山秀色,传达出归隐田园后那超脱尘世的自在心境。

四、情中见景法

情中见景即在情感奔涌之际,自然地勾勒出景物的轮廓。如“我心潮澎湃地冲向那山顶,喜悦如同燃烧的火焰在胸膛跳跃。那灿烂的阳光如金色的绸缎披洒在身上,路边的野花似是在欢呼雀跃,肆意地绽放着五彩斑斓的笑容,山风呼啸而过,像是在为我奏响胜利的凯歌。”在浓烈的喜悦之情的抒发中,阳光、野花、山风等景物鲜活呈现。如雪莱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表达对未来乐观信念的情感抒发时,也让读者仿佛瞥见了冬寒后的春景,冰雪消融,大地复苏。

五、多景联想法

多景联想法是将众多不同的景物巧妙串联,编织出独特的情景画卷。“凝视着古老的钟楼,那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刹那间,我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海边,那高耸的灯塔在暗夜中坚定地守望着归航的船只,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岸边的礁石,溅起如雪的浪花。而在那灯塔之下,是否也有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如同这钟楼见证小城的变迁,灯塔见证着大海的悲欢离合。”钟楼、灯塔、海浪、礁石等不同景物的联想交织,营造出深邃而悠远的情景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此句虽未直白描绘景物,却通过对空间距离的意象联想,使读者联想到不同地域的山川湖海相隔,而友情可跨越山海的情景。

六、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可使情景描写鲜活灵动,跃然纸上。比如描绘春日的公园,“湖面上,平静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嫩绿的垂柳与盛开的繁花。突然,一只翠鸟如离弦之箭般掠过水面,叼起一条小鱼,溅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打破了这份宁静。不远处的草坪上,孩子们在嬉笑奔跑,放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与翠鸟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春的乐章。”湖水、垂柳、繁花的静与翠鸟、孩子的动相互映衬,让春日公园充满生机与活力。“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此诗以动衬静,用蝉噪鸟鸣反衬山林的清幽寂静,堪称动静结合的典范之作。

七、虚实相生法

虚实相生是在实景描绘的基底上,融入虚幻的想象之景。例如“站在古老的戏台上,望着台下空旷的广场,我眼前浮现出昔日的盛景:台上名角儿婉转低吟,水袖轻舞,台下观众如潮,喝彩声此起彼伏。那华美的戏服、精致的妆容与热闹非凡的场景,如同幻影与眼前的寂静交织在一起。”现代的空旷戏台是实景,往昔的热闹戏曲演出则是虚景,二者相生相伴,为情景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与奇幻迷离的色彩。“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此诗将现实与梦境、神话传说虚实交融,营造出朦胧而迷人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

八、时空交错法

时空交错能够突破常规的时空框架,创造出新奇独特的情景效果。“在这现代的博物馆中,我驻足于古老的兵马俑前,刹那间,仿佛穿越回了大秦帝国的战场。金戈铁马在黄沙中奔腾,喊杀声震天动地,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奋勇杀敌。待我回过神来,周围依旧是安静的展厅,玻璃展柜中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现代博物馆与古代战场两个不同时空的交错碰撞,给读者带来奇妙而震撼的阅读体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站在当下时空,遥想古今,时空交错,抒发了深沉的孤独与对宇宙人生的无尽感慨。

九、特写镜头法

特写镜头法是将情景中的某一细微之处进行放大雕琢。例如“她的手指,纤细而修长,指尖微微泛红。在那柔和的灯光下,指甲上的半月痕犹如温润的白玉,透着淡淡的光泽。当她轻轻拨弄琴弦时,那手指的灵动仿佛是在琴弦上翩翩起舞的精灵,每一次颤动都诉说着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手指这一特写镜头的细腻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优雅与情感的细腻。“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这句诗聚焦于女子低头瞬间的神态特写,将女子的娇羞温柔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全景俯瞰法

全景俯瞰法是从宏观视角对整个情景进行鸟瞰式的描绘。比如描写一场盛大的马拉松赛事,“从城市的高空俯瞰,马拉松的队伍如一条奔腾的彩色河流在街道中蜿蜒流淌。起点处,人群熙熙攘攘,选手们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沿途,观众们在道路两旁呐喊助威,彩旗飘扬,整个城市都被这股运动的热情所点燃,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汗水与梦想的气息。”这种全景式的描写能够全面地展现出宏大壮观的场面与热烈激昂的氛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此句虽为登山观景之作,但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从高处俯瞰的雄伟壮阔之感,使读者如临其境。

十一、色彩渲染法

色彩渲染借助对色彩的精心调配来营造情景氛围。例如“那是一片湛蓝的世界,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深邃而纯净。无垠的大海与之相接,海浪翻滚着洁白的泡沫,像是镶嵌在蓝色绸缎上的珍珠。沙滩上金黄的细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远处的椰林郁郁葱葱,那浓郁的绿色为这蓝色与金色的画卷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清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海浪、金黄的沙滩、翠绿的椰林等色彩相互交织,渲染出一幅清新而迷人的海滨盛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以鲜明的红与绿的色彩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明艳绚丽,色彩之美令人心醉神迷。

十二、声音烘托法

声音烘托是运用各种声响来增强情景的感染力。如描写秋日的山林,“秋风瑟瑟,吹过林间,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秋的秘密。松果从树上掉落,发出轻微的'噗通’声。远处,啄木鸟在树干上啄食,'笃笃’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偶尔传来几声悠扬的山雀啼鸣,划破长空,为这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树叶声、松果声、啄木鸟声、山雀声等共同烘托出秋日山林的静谧与生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的诗中以钟磬之音来烘托深山古寺的清幽宁静,余音袅袅,引人入胜。

十三、对比强化法

对比强化是将两种截然不同或相对立的情景元素并置,以强化表达效果。例如“繁华的都市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巨大的广告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喧嚣与繁华。而就在这繁华的边缘,有一个小小的老旧社区,房屋低矮破旧,墙壁斑驳,狭窄的小巷里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与外面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通过都市的繁华与社区的破败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城市中的多元结构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十四、象征表意法

象征表意法是运用特定的事物来隐喻某种情感、品质或意义。比如“那悬崖边的青松,扎根于贫瘠的岩石缝隙之中,枝干扭曲却苍劲有力。它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在暴雪里坚韧不拔。青松象征着不屈的意志与顽强的生命力,它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守,恰似那些在困境中永不言弃、砥砺前行的勇者。”青松成为了坚韧、不屈精神的鲜明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笔下的梅花以其历经磨难仍留香于世的特质,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坚贞的操守,令人敬仰。

十五、人物带入法

人物带入法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情景之中,借助人物的感知与反应来活化情景。例如“她踏入那阴森的古堡,昏暗的光线中尘埃在空气中飞舞。她的心跳陡然加快,脚步也变得小心翼翼。每走一步,木地板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她紧张地瞪大双眼,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仿佛黑暗中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她。”通过对人物心理、动作等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古堡这一情景更具惊悚感与真实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在诗中通过自身与友人相似的贬谪遭遇与情感共鸣,将二人置于相同的困境情景之中,传达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

十六、情节推动法

情节推动法是在情景描绘中融入情节的演进与发展。比如“在那狂风暴雨肆虐的荒野,一位旅人艰难地前行。他的衣衫被雨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手中的雨伞早已被狂风撕成碎片。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座破旧的小屋,于是他奋力朝着小屋奔去。就在他快要到达小屋时,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之中,但他顾不上疼痛,爬起来继续前行,终于在最后一刻冲进了小屋。”在荒野暴风雨的情景中,旅人的行动情节逐步推进,使整个情景充满了紧张刺激与戏剧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此句诗蕴含着从眼前困境到对未来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情节推进与乐观憧憬,激励人心。

十七、意象叠加法

意象叠加是将多个富有内涵的意象堆砌整合,以构建独特的情景意境。例如“月光下的古桥,桥身的石缝里生长着几株幽草,桥下的流水潺潺。远处,有一座孤寺,寺塔的轮廓在月色中若隐若现。古桥、幽草、流水、孤寺,这些意象相互叠加,宛如一幅淡墨的古画,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与宁静的禅意。”通过古桥、幽草、流水、孤寺等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富有诗意的情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此句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叠加,呈现出塞外大漠的雄浑壮阔与苍凉之美。

十八、视角转换法

视角转换法是在描写情景时灵活变换观察的视角。比如描写一场校园运动会,“从观众席上看,运动员们在赛道上如离弦之箭般飞驰,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耀着拼搏的光芒。切换到运动员自身的视角,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心中只有终点线的目标,每一步的跨越都伴随着肌肉的酸痛与呼吸的急促,但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执着。再从裁判的视角看,专注地盯着运动员的起跑、冲刺,手中的秒表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通过不同视角的转换,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校园运动会的场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此句诗体现了从不同视角观察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也启示我们在情景写作中视角转换的奇妙效果。

十九、环境暗示法

环境暗示法是借助情景中的环境元素来暗示人物的命运、情感或情节的走向。例如“那座废弃的旧宅,庭院里杂草丛生,门窗破败不堪,墙壁上爬满了青苔。一只黑猫在角落里警惕地看着四周,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叫声。”这样的环境描写暗示着一种衰败、落寞与不安的氛围,可能预示着曾经居住于此的人物的悲惨命运或者即将在此发生的神秘而不祥的事件。“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雨的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忧愁与哀伤。

二十、氛围营造法

氛围营造法是通过对情景中的多种元素进行综合调配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描写一个神秘的森林之夜,“茂密的树林中,雾气弥漫,月光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几缕微弱的光线。四周寂静无声,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令人毛骨悚然。地上的落叶堆积如山,散发着腐朽的气息,隐隐约约似乎有神秘的身影在树林间穿梭。”雾气、月光、夜枭、落叶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此句诗通过黑云、甲光等元素营造出战争前紧张压抑的氛围。

写作技巧

首先,要用心观察生活,生活是情景写作素材的无尽源泉。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平凡景象,还是大自然的壮丽风光,皆可成为笔下的精彩素材。

其次,要不断锤炼语言,力求用词精准、生动、形象,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情景,使读者仿若置身其中。

再者,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实景的基础上大胆创造虚景,让情景更具奇幻色彩与深度。

注意事项

其一,情景描写务必紧扣主题,所有的情景构建都是为文章的核心思想服务的,切不可为了堆砌华丽的情景而偏离主题。

其二,要避免情景描写过于冗长繁杂,以免使读者陷入文字的泥沼而产生阅读疲劳。应做到简洁明了且富有韵味,以精准的笔触勾勒情景,触动读者的心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