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韵精华,探索文化现代意义:王蒙新作《诗词中国》发布
鉴赏古韵精华,探索文化现代意义:王蒙新作《诗词中国》发布
2025年1月9日,《诗词中国》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作家、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文学评论家王干、读书博主赵健、《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等出席活动并座谈交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章朝阳代表出版方致辞。
发布会现场
《诗词中国》是王蒙解读、鉴赏古典诗词的大成之作,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等,2025年初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全书精妙解读200多首经典诗词,纵贯3000余年中华诗歌史,为读者奉献了一堂古典诗词大师课。全书气势磅礴,睿智幽默,感染力极强,给读者带来诗学和美学的极致享受。书中注入了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细腻的体察、宽阔的想象、饱满的激情,包含着宏阔的历史观、人生观、文化观,切入点是诗词,着眼点始终是中国,尽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家王蒙 (张悦 摄)
座谈会上,作者王蒙阐释了自己对读诗解诗的认识,再次强调了现实主义的写作角度。他表示,自己谈古典文化,不是为了复古、怀古、研究古,而是希望把古典文化拉到现代来,拉到我们的身边来。他追求的是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古典文化的现代性、古典文化和今天中国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追求古典文化的人类性、世界性、人民性、新鲜性,要在古典文化里寻找“新鲜”。他认为,研究古典文化,要注重作优化的解释,往对自己有启发性的地方解释,往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地方解释。王蒙强调,他实际上不求诗解,这个“解”字,一解就使诗非常丰富的、非常神秘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东西变得简简单单、直直白白,意兴全无、诗意全无。他追求的不是求解,而是求诗、求情,是能够求到诗的情、求到诗的心、求到诗的美,是求到诗的醉迷。希望我们读诗解诗,对于感动、对于感受、对于爱有新的追求。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章朝阳介绍了《诗词中国》的出版情况,认为该书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理解与热爱,帮助读者很好地了解数千年中华诗词的赓续发展和辉煌成就,进而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它也是弘扬传统文化、贯彻“第二个结合”的优秀普及作品,是广大读者提升诗词素养、开拓文学视野的人文读物精品。该书体现了很高的学术价值,积淀深厚,学问扎实;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以现代文的极致文学之笔,致敬和呼应了经典诗词的文学之笔;凝聚了中华文脉的精神价值,解读了“诗歌何以中国”,大气磅礴。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从《尚书》开始一直到当代,甚至跨到国外,《诗词中国》一书把约翰·列侬和李商隐都对照起来。诗词对社会、对人的文化精神、对各种生活场景的展示,这本书都照顾到了。书中既有促使人激昂向前的内容,也有帮助人放松、享受闲暇的段落,政治家可以读,文学家可以读,哲学家可以读,得意的时候可以读,失意的时候也可以读。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提出,《诗词中国》不仅内容超出传统诗话,阅读价值也突破了传统文化人的审美气象,在新时代从诗词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美学精神的新解,是一部契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由此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凝聚了王蒙积累的深厚文化素养、沉淀的诗性参悟能力、潇洒的审美气象,表达了其美学理想,张扬了其文学精神,抒发了对诗词中国的情感寄托。
《诗词中国》,王蒙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认为,《诗词中国》从整体上看用的是文学视角、文学思维和文学语言,但贯穿本书的文学思维是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综合统一。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形象思维使本书语言生动,不拘一格,很多思想观点以画面形式呈现,引人入胜,读来兴味盎然,90多岁高龄,却对时代新词、网络词汇运用自如,使字里行间富有时代气息。
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以“诗无达诂”为主题谈了自己对《诗词中国》的阅读感受。诗无达诂不仅是对诗歌解读的一种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鼓励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解读诗歌,从而丰富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文学评论家王干指出,王蒙是以中国诗词的高度来跟中国诗词对话,《诗词中国》是“大海与大海的对话”,是对中国古典诗词解读欣赏的一个新的标杆。中国的古典诗词把汉语所有的优点,如对称、平仄、意象等等,都用到了极致,《诗词中国》中对它们进行了充分的阐释。王蒙以其语言之美,创造性地把诗话变成散文诗,变成诗歌本身,把中国的诗话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读书博主赵健特别关注到书里关于时间尺度的描写,震撼于作者在分析《夜雨寄北》时与《百年孤独》作对比而提出的李义山在更早的时空就落笔“千年孤独”,有感于王蒙学贯中西,用全球语境解读中国的古诗词,在诗性上打破时空、重新建立情感。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认为,《诗词中国》有一种自由的呼吸感,它清新的标题非常吸引人,如“云淡风轻与万紫千红”“雨的回旋曲”“空山深林之诗境意境”等等。读王蒙最喜欢的诗和他对诗的感受,就像和王蒙本人交流一样,可以从文字里感受到他开阔与通透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