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376244.html

《认识面积》是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学会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以下是精选的10篇教学设计,涵盖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

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

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

教学流程

  1. 情境导入
  2. 新知探究
  3. 练习设计
  4.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 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2. 合作探究
  3. 练习设计
  4.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 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 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

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学习过程

  1. 情景导入
  2. 合作探究
  3. 练习
  4. 课堂小结
  5.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 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 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 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面”的概念
  2.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3. 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4. 走进数学迷宫
  5. 回顾整理,谈收获

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重点难点

  1. 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 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 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 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 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 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 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 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 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理解面积的意义
  3. 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作业纸、剪刀、几个图形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3. 巩固练习、知识扩展
  4. 课堂小结
  5.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
    形的大小。
  2. 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3. 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4. 图案设计比赛
  5. 练一练

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2. 认识面积的含义
  3. 图案设计比赛
  4. 练一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