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门:壮产业 冲百亿 争千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门:壮产业 冲百亿 争千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paper.nfnews.com/m/ipaper/nfrb/html/202411/22/content_10118640.html

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首批典型镇中,江门鹤山市共和镇表现亮眼。该镇计划总投资40亿元的广东友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BOPP薄膜及特种胶带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去年,该镇GDP首次突破100亿元,2024年在镇域经济全国500强榜单中排名第293位,上升51名,实现争先进位。


中创新航。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看大海品咖啡成为滨海小镇的热门玩法。受访者供图

去年以来,江门统筹推进典型镇培育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全市61个镇(不含街道)中有6个入选省首批典型镇。在此基础上,今年江门正在培育建设第二批20个省典型镇,培育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把镇当县城干,江门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省典型镇培育建设,发挥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优势,成功入选全省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改革试点。通过创新开展镇域经济摸底,全市精准分类壮大镇域经济,抓两头、促中间,全市推动73个镇街经济实现新跃升。今年上半年,70个镇街GDP实现正增长,21个镇街GDP增速超5%,共有9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眼下,江门正深化实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第一年抓选树培育,第二年抓巩固提升,第三年做样板、出精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江门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精品典型镇,带动全市镇街整体提升。

精准画像:定位特色优势产业

一个小小的水龙头,能撬动多大的镇域经济?开平水口镇的答案是,排名2024镇域经济全国第213位,较去年提升98位。

水口镇是全国三大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之一,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千强镇。依托优势的卫浴产业,该镇正加快建设规划面积3320亩的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致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镇街发展提档升级方面,江门各县(市、区)谋划好镇街产业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镇城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镇域规上企业,特色化差异化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深中通道江门首站新会区大鳌镇,二、三产业同步推进。

把握"三通道"历史机遇,大鳌镇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的政策,搭建起连片超千亩的产业新平台。同时,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盘活了南沙、东风村低效用地20多公顷,打造总投资10亿元的产业融合示范区。这些园区成功引进丽宫、中集等项目,2024年上半年,大鳌镇GDP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以虾为品牌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供应着珠三角50%以上的淡水对虾,水产养殖业年总产值高达15亿元,8条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达1000万元,预计今年将再新增3条。

黄茅海跨海通道出口台山赤溪镇,围绕绿色能源做文章。

作为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赤溪镇拥有台山核电、国能台电两大电厂。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镇里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编制完善特色镇建设规划,奋力打造绿色低碳特色镇。

如今大桥进入开通倒计时,赤溪镇正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满足黄茅海跨海通道交通需求,远期交通规划衔接产业园相关规划,开展台山核电、国能台电周边道路硬底化和北线公路提升改造,全力推动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走生态和农业路子的开平大沙镇,把"土特产"卖出了品牌。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大沙镇持续推进美丽圩镇(侨都茶香小镇)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商贸、休闲、宜居于一体的茶文化主题生态小镇,奋力打造山水风光特色镇。镇里还以"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大做强大沙茶等特色生态产业。截至今年9月,"大沙优品"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242万元,茶叶综合产值达2.15亿元。

"35万元,成交!"在11月初举行的捕鱼周活动上,重量达36.6斤的大沙"鱼王"拍出了高价。佛山旅客说:"大沙的水库鱼很新鲜,准备带回去跟家人、朋友一起尝尝鲜。"

强镇引领:典型镇比拼排位赛

6个省首批典型镇、20个正在培育建设的第二批省典型镇、7个全国千强镇、2个"全国镇域经济500强"镇……以"典"带面,江门各个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共同发力,建设成果多点开花。

按照乡镇分类和发展目标定位,江门借助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和江门市"三师"志愿者队伍等专业力量,按照"一镇一方案"编制了典型镇规划建设方案。在典型镇建设方面,聚力选树培育后备典型镇、重点建设消薄镇;同时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底子薄基础差的乡镇优先整治人居环境,条件好基础好的乡镇按更高标准提升完善。

一个个立足于自身资源的特色强镇加快崛起,在全国全省榜单中频频刷新排名。

新会区双水镇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江湛铁路江门段唯一的镇级站场坐落于此。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乡村资源,双水镇大力布局临港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今年6月深中通道通车,双水镇与深圳两地车程缩短至1小时,正式进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拥抱"大桥经济",双水镇以"工业强镇"的姿态勇当深江合作主力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蓬江区杜阮镇山水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坐拥"岭南百景"叱石风景区、"江门植物园"兰石公园等旅游景点,也有杜阮羊肉、杜阮糕点等传统美食,杜阮凉瓜更是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声名享誉珠三角乃至全国。

近年来,杜阮镇全域作战打好工业立镇、风貌提升、乡村振兴"三张牌",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展望未来,该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超13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新增3个集体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的行政村,凉瓜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

鹤山市址山镇拥有可连片开发的土地资源、万亩优质农田、丰富的水利山林等自然生态资源,8000多亩工业用地纳入了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可多得的投资热土。

依托省硅能源产业基地,址山镇重点围绕主平台全力抓招商、促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美丽圩镇省级样板,打造成"产业优、生态美、文旅兴"的南部强镇。

八镇联动:工业重镇产业互促

今年7月,第八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十一届深圳国际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开幕。在这场产业盛会上,江门中部的八个镇派出招商尖兵,加强资源共享与互补,携手"组团"赴深圳抢占商机。

工业重镇,产业互促。八镇联动发展,是江门今年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创新之举。具体而言,八镇指的是司前、大泽、大江、水步、水口、月山、共和、址山镇,它们位于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4个县(市、区)的交界处。据统计,2023年,八镇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以全市约8%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12%的GDP、18%的工业成果。

逐一盘点这八个镇,不难发现,"工业底子好"是它们最大的公约数——去年,八镇累计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41家,占全市21.51%,主导产业为金属制品、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培育发展硅能源、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除了工业基础扎实,产业空间广阔也是八镇的一个突出亮点。根据江门市相关政府部门梳理分析,八镇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用地和存量(批而未用)用地面积共30.27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工业用地面积20.08平方公里,占比66.34%,足以承载数十个百亿级工业项目。

从这个角度出发,江门要加快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改革试点,如何写好"八镇联动"这篇大文章,势必成为关键。说到底,"八镇联动"的内涵就是要充分发挥八镇区位居中、空间潜力大、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等优势,打破行政边界,推动交通互联、产业互促、民生互融,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镇域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全省首创市域内县域间结对合作的基础上,江门此举把跨区域合作向镇村一级延伸,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中部八镇加强整体空间规划联动,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可以说,八镇肩负着创造江门工业新增长点的责任。当前,八镇已先后落户了中创新航、隆基绿能、新达新金属等规划产值超百亿元重大项目,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接下来,八镇将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硅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同时优化提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在3年内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到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

园区再造:打开项目落地空间

11月8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召开。在大会公布的2022年和2023年全省优秀招商地市名单中,江门连续两年成为优秀地市之一。

大招商引来大项目,大项目集聚大产业,大产业成就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拥有着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在"园区再造"的推动下,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通过遴选成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唯一一个。

特别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依托县域空间资源,加快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硅能源、新能源电池、安全应急等11个特色产业园。其中,江门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台山产业园(金属材料)获评2023年度省特色产业园,省级特色产业园累计5个。由此,江门成为全省入选省特色产业园数量第二的地市,加速打开了项目落地的新空间——

位于江门新会区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一个具备千亿产业规模潜力的新能源电池集聚地正在崛起,两年时间成功引进行业巨头中创新航,并带动天赐材料、科达利、精测电子等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落户。

数十公里外,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拥有可连片开发的产业用地1.2万亩,正加快打造全省首个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园区,在过去不到36个月累计引进了超亿元项目36个,总投资额超400亿元,吸引了多个全国龙头企业进驻。

台山工业新城规划面积达138平方公里,以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智慧农机等为主导产业,构建"3+2"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吸引750家工业企业入驻,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江门产业平台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在更高层面也得到了认可。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省产业园区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江门园区夺得6个"优秀":在集聚区考核中,江门获得优秀等次;主平台考核中,江门获优秀等次;省产业园考核中,江门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台山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鹤山产业转移工业园获优秀等次。

一线实践: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4个中心镇

城乡融合发展,小镇华丽升级。一座小城镇,升级为一座小城市,这样的蝶变正发生在江门4个中心镇。

今年10月,新会崖门镇人气猛增,这份热闹,是"珠新相会"崖门首站全域旅游暨"硒游记"崖门农文旅欢乐游活动带来的。

在常住人口约4.6万的崖门镇,3天就接待了人流量近4.5万人次,现场80多个特色摊位销售额约16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商超、酒店旅游收入近百万元。不少游客评价,这个小镇真的"好city"。

新会崖门、蓬江棠下、开平水口、鹤山共和4个镇,是全省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这批中心镇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江门正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一批"土地有潜力、产业有实力、发展有空间"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建强建优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崖门镇是通江达海、腹地广阔的滨海小镇,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也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镇。目前,崖门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提上日程。

按照行动计划,崖门镇将打造通江达海、山海连城的产城融合省级示范、省级典型示范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新会区县域副中心为总体定位,充分借助良好的区位、自然条件、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人文格局,打造深江经济合作区主战场,争做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今年,崖门镇重点开展小城市提升建设行动,力争全年经济总量达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打造通江达海、山海连城的产城融合省级示范。崖门镇党委书记练庆铭表示,将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优化服务业设施供给、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握深江合作重大机遇,积极主动参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业等产业的分工协作,承接深圳、东莞重点产业转移。

蓝图已经在4个中心镇铺开,朝着小城市的方向迈进。

棠下镇聚焦圩镇空间品质提升,构建"双核双轴六分区"的总体提升格局,重点聚焦镇域产业提升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圩镇建设品质提升、创新综合治理发展五大行动计划,以"一图四色"书写美丽圩镇新篇章。

水口镇按照短、长期实施原则,结合典型镇、村考核要求,谋划建设项目库项目59项,计划总投资41.3亿元,覆盖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风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镇域经济发展、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优化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共和镇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按小城市标准推进城镇建设,城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鹤山"南城区"建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