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健康,常快乐
“肠”健康,常快乐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整体健康。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呈迅猛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肠道健康,预防结直肠癌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在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肺癌,其死亡率排列为前五名,每年约37.6万人诊断为大肠癌,平均每天约1000多人被确诊!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是晚期。过去肠癌是老年人的“杀手”,现在随着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多,肠癌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年轻化。
结直肠癌典型表现有哪些?
早期结直肠癌,往往都没有症状,很多早期的结直肠患者都是在常规的体检或筛查中发现大便隐血的阳性,或是肠镜下发现占位性病变。
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频率次数增加或减少、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有时表现为便秘、大便形状变细。右侧大肠癌也可表现为腹泻大便呈糊状,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
多见于右侧大肠癌,因病变可使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直肠肿块
因大肠癌位于直肠者占半数以上,故直肠指检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诊断方法。多数直肠癌患者经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有肠腔狭窄,指检后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全身情况
可有贫血、低热,多见于右侧大肠癌。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腹部肿块
肿块位置取决于癌的部位,提示已是中晚期。
80%~95%的大肠癌都由息肉演变而来,一颗小小的息肉需要经历正常黏膜到增生,到腺瘤形成,再到大肠癌,大约需要5~10年时间。及时进行结肠镜的检查,就可能把肿瘤扼杀在摇篮里。
筛查建议
低风险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做第1次筛查。高风险人群建议从40岁或更早开始做筛查。若筛查后无异常,建议5年复查1次。
符合以下任何1项或以上的即为高危人群: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有癌症史者(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 有肠道息肉史者;
- 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
- 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 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 黏液血便,大便形状性质的改变,粪便潜血实验阳性。
什么是肠镜?
医生将带摄像镜头的细管从肛门插入肠道,在插入后不断往里推进。由于推进中可能在加气扩充肠道以便肠镜进入,因此,此时有较强的肚子胀的感觉。肠镜到达检查的部位时,在一旁的电脑显示器中,医患双方都可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如果需要,医生还会利用肠镜在肠道取样进行下一步的活检。
做肠镜前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饮食限制
肠镜检查前3天饮食宜清淡,肠镜检查前1晚,晚餐吃流质或低渣食物,如清汤、白糖水、蜂蜜水、白粥。禁乳制品、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尤其多籽的食物如猕猴桃、火龙果。当晚19:00后禁食直至检查结束。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使用肠道清洁剂清洁肠道及祛泡剂。服药期间可适当走动,以加快排泄速度、缩短排泄时间。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肠道清洁度,对实现高质量的肠镜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服用肠道清洁剂后会排便7~8次,呈清水样,则可以进行肠镜检查。麻醉评估
无痛肠镜需麻醉医生进行评估。结合心电图、检验指标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若使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钠、华法林等)应提前告知医生。
- 肠镜检查
普通肠镜检查可以自行来院。无痛肠镜检查需家属陪同,因为检查后,麻醉药物可能还未完全代谢,为保证患者安全,不适合自行离开。
小贴士
- 长期便秘患者应提前和医生说明;
- 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服用肠道清洁剂前1小时服用降压药;
- 糖尿病患者因未进食无需服用降糖药;
- 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可适当喝一些白糖水;
- 检查结束后,不要马上进食,待结肠气体排除后,或检查2小时后食温软食物。
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好肠道?
饮食
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紫薯、胡萝卜、西兰花、藻类等。少食油腻高脂食物、控制辛辣、大鱼大肉及油炸类食品的摄入,以免造成肠胃负担。定时吃饭,不要暴饮暴食,饭食八分饱。吃的过饱也可能增加肠胃负担。补充水分
正常人每日饮水量要达到1700~2000毫升,喝水时遵循少量多次,小口慢饮的原则。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要随意使用泻药,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内。便秘患者可每日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保证每日6~8小时的睡眠时间。增加适当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游泳等。益生菌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不要盲目跟风。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处理,是预防肠癌的制胜法宝。“肠”寿才能长寿,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健康好肠道。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