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下血染疆场的抗日英雄佟麟阁
北平城下血染疆场的抗日英雄佟麟阁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卢沟桥事变,妄图借机占领华北,而后侵吞整个中国。但是卢沟桥不是柳条湖,日本在卢沟桥碰上了一个硬钉子,那就是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事变中,二十九军奋起抵抗,用他们的鲜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长安紫禁称九五,幽云永定忆七七。说到七・七事变,不得不提那些碧血黄沙的民族栋梁。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等。1937年7月28日,抗日英雄佟麟阁在守卫北平之役中血染疆场,长眠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壮烈殉国。可叹也可敬。
佟麟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早年进入私塾,学习传统经学,后进入高阳县衙做笔帖式。1911年,冯玉祥滦州起义之后,佟麟阁投笔从戎投奔冯玉祥,参与了护国讨袁运动。1924年,担任冯部西北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
1926年9月,冯玉祥从苏联归国,在五原誓师之后,佟麟阁亦参与了北伐。佟麟阁是治军的一把好手,坚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真爱民、不扰民的原则。第一军在他手上一度很强盛,纪律井然。
自1928年起,冯玉祥西北军被整编。中原大战后,与冯玉祥一同下野,隐居山西。佟麟阁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佟麟阁
1933年5月6日,佟鳞阁、高树勋等14名冯玉祥旧部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以响应冯玉祥联合抗日的号召,共同参加了抗日同盟军。电文宣称:“奉读宥电,慷慨陈词,抑郁精神,大为振奋,表示今后愿在冯总司令领导之下,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收复失地。”
佟麟阁等人此电文可谓是慷慨激昂。此后,佟麟阁被正式任为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积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一度被国民政府褒奖。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第29军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当时的《北平时报》称赞佟麟阁部说:佟副军长善治军,第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生活条件艰苦:“军士于烈日守城,各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献西瓜,坚决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武伦,堪称模范军人。”
在战事吃紧之时,佟麟阁家中父亲病重,他给夫人写信:“大敌当前,现在是移孝作忠的时候,我不能对老父亲侍奉汤药,请您代我孝敬双亲吧!”
佟麟阁
佟麟阁以命护国,血染疆场,既是悲剧,也是壮举。由于国民政府对华北局势判断以及和战不定,抗日同盟军被取消后,他激愤地说:“如敌来犯,我等决以死赴之。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不料一语成谶,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至南苑一带,佟麟阁与赵登禹决意死守,不幸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火线,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在大红门附近,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埋葬于北京西山。
冯玉祥得知后,哀痛不已,写道:“死者奋力抗战,都奉你们为榜样。”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
佟麟阁笃信基督教,同时对传统武人精神大加赞赏,在北京教导学生团之时,如此说道:“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将军无疑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可谓是抗战之楷模、民族之英雄。正如1946年《佟麟阁将军抗战殉职九周年公祭征文启》中所说,其壮烈功绩:“可以震当世,昭万古。所谓邦家之光,与闾里之荣者,非可以生死间之也。”
佟麟阁路
1946年4月5日(清明节)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北平市各界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神位。并将北平西城的南沟沿命名为“佟麟阁路”。通州亦因佟麟阁在该县指挥过抗日,乃命名一条街为“佟麟阁街”,以为纪念。随后,佟麟阁烈士忠骸移葬于北平西郊风景区香山南约一公里的兰涧沟山上。
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国葬,将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的兰涧沟的坡地上,1947年3月13日,佟麟阁生前在北京居住过的南沟浴大街被命名为佟麟阁路。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