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存亡面前的亮剑精神
民族存亡面前的亮剑精神
“存亡”一词释义为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它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知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而这个国庆假期热映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所反映的内容,也正应了三国时蜀国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影片中,面对来势汹汹,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对那一帮张牙舞爪的帮凶组成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毫无畏惧之色,敢于正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句鼓舞民心、军心、人心,又是实践出真知的铮铮名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己之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名号,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国人的扬眉吐气,打得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极其走狗满地找牙。这一场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换来今天长达70余年的太平盛世,而这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敢于、勇于亮剑的精神。观完这部电影,笔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何?因为电影中几处亮剑精神使然。
其一:李墨尹同其子女舍小家为国家的亮剑精神
电影中情感主线是以军委作战部参谋李墨尹、其子李想、其女李晓的亲情故事为中心原点,而后再将这种短暂相聚的美好时光,在战争的支离破碎中呈现和四射开来。当然,这种相聚与分离是人世间最难取舍的血色亲情故事。战争来临,李墨尹匆匆别过一双儿女,他只带走了家里的一把房门钥匙,这既是他内心深处对刚刚得以团圆儿女的亏欠,又是他内心深处渴望早日胜利归家的责任,这种内心世界的波澜涌动,在他对李晓的千叮咛、万嘱咐中略见一斑。当李晓眼含热泪从家中追出,跟着李墨尹乘坐的军用吉普车跑了很远很远,奔跑的距离无限延长,这对父女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也无限被拉伸。虽然李晓被父亲从上海刚刚接回家,但是这一路的奔跑向前,为李晓后来果断参军到朝鲜战场埋下了伏笔。父亲李墨尹的责任感、使命感催生了李想、李晓兄妹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战的亮剑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李墨尹夫妇为追寻真理闹革命,为此,李墨尹爱妻在大革命中不幸牺牲,他迫不得已将一双儿女寄人篱下。新中国成立后,李想、李晓兄妹才得以团聚,团聚期间兄妹二人的陌生感倍生,然而经过幸福团聚时光地围绕,兄妹二人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似大海般磅礴。兄妹离别之际,当李晓将一朵小红花夹在军用水壶上赠予哥哥时,兄妹间刚开始的那种陌生感,距离感顿时化为乌有。就这样,父亲、儿子、女儿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尊严亮剑。
其二:松骨峰战役幸存者孙醒和杨传玉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
松骨峰战役的惨烈程度,让38军335团副连长孙醒患上了“战争失忆症”,当然,这个名词是孙醒在从医院偷跑去前线的路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杀了两名美国狙击手,救了国内军事专家吴本正后,从他口中得知的。而此时的孙醒只能在续接不上前因后果的“断片”中,依稀记得松骨峰上那棵屹立不倒的松树。其实这棵巍峨挺拔的松树,就是打不烂、摧不垮的38军敢打必胜的信念之树,这块土地是我方载入史册的战斗丰碑,而孙醒这个“战神”就是这坚定信念和这永恒丰碑的代言人。在解决比利时营的战斗中,“战神”孙醒以一当十,打得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战斗期间,他还成功解救了被敌人俘获的李晓。后来,为了报答孙醒的救命之恩,李晓通过诵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勾起了孙醒的连续性记忆。在李晓春风化雨般的感召下,孙醒的“战争失忆症”神奇般地被治愈。据此,孙醒正式归队,他后来在63军188师李想担任教导员的1营屡立战功。在1营,孙醒和杨传玉再次相遇,这次相遇,让压在杨传玉心上的那块巨石终于除去,因为他告诉了孙醒自己坐着敌人的坦克离开松骨峰战场的实情。他没有炸毁那辆敌人的坦克,因为他害怕了,他知道如果炸毁敌人的坦克,自己必定是有去无回,所以他选择了当逃兵。这个心结,是他一生的污点和耻辱,为了洗刷这污点和耻辱,他在争夺曹川水库之战中临危不惧,为保障孙醒和其他战友完成开闸放水任务而壮烈牺牲。他在牺牲前不再遗憾地告诉孙醒:“这回,我没有害怕!”是啊!战争的残酷性谁人不怕?怕,是一个人的正常心理反应,然而,战争并不是因为害怕而不会发生。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有孙醒和杨传玉们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
其三:电影中铁原阻击战中,将士们团结一致的亮剑精神
电影中,虽然将志愿军总部的指挥枢纽作用一笔带过,但是指挥枢纽所下达的铁原阻击战的战斗命令,63军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坚决予以完成。李墨尹虽为总部机关领导,他身先士卒的精神却让人动容。他明知此一役,也许就是生离死别,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的战斗位置最终到达最远的189师。189师的战线是铁原阻击战的最前沿,面对彪悍的“联合国军”现代化作战能力,经过几番艰苦卓绝的小单元作战,189师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在李墨尹的找寻和归拢下,189师活着的战士重新归队,他带着战士们找到了兵家必争之地的曹川水库,当机立断决定拿下这座关系铁原阻击战胜负的战略要地。而此时此刻,虎父无犬子的李想与父亲遥相呼应,他担负的第二道防线是铁原阻击战的重中之重,所以他将善于打硬仗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面对机械化与步兵协同作战的敌军,他在军事专家吴本正的指导下,巧妙设立第二道防线中的“一防”“二防”。在狡猾的敌人攻破“一防”后,李想仿照古人先贤的“滚木雷石阵”,“飞雷炮阵”大败敌军,那些跟着飞雷炮前赴后继、如下山猛虎冲向敌群的战士们大声喊着自己的籍贯,这是怎样的壮怀激烈?历史必须铭记他们的最后遗言:“山西有棵大槐树,那里就是我的家”“我家在苏北”“甘肃临洮”“南焦作的”……他们自始至终不曾喊出自己的名字,因为他们早已是国家、民族、人民的英雄儿女!就这样,1营顺势夺回了“一防”。被打败的敌人最后疯狂反扑,当李想所带的1营战至他最后一人时,他带着妹妹送给他的那朵小红花,带着在家里面壁思过、站军姿时看到的那只亮翅的甲壳虫,毅然决然地按下起爆装置,让无数敌人在瞬间的爆炸声中给他陪葬。与此同时,他的父亲在争夺曹川水库战斗中,坠落悬崖,生死不明。这些头倒地、朝前生的中国军人,从他们胸膛喷涌出的血液,奔流不息在硝烟弥漫的大地上,浸染得那面高高飘扬在“一防”的战旗更加鲜艳夺目!至此,188师所属阵地被从曹川水库奔涌而来的大水淹没,“联合国军”在一片沼泽地中哀嚎着死去。最后,他们迫不得已提出同我英雄的志愿军在谈判桌上相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如今正是这些与青山同生不朽的忠骨,用他们义无反顾的亮剑精神,换来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剑出鞘,方能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