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不会忘:清心中痰热,就用黄连温胆汤,巧治心悸心慌、心律失常
中医人不会忘:清心中痰热,就用黄连温胆汤,巧治心悸心慌、心律失常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所致的心律失常的事儿。
咱们啊,还是从一则临床验案说起。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25岁。初诊时间,是1986年4月份。
这个人,平时身体比较好。你想啊,25岁的大小伙子,能有啥毛病。
但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大概在20天之前,此人碰上一点烦心的事儿,就自己一个人喝闷酒。酒喝完了,他就填了一个毛病——心慌心悸,动则加剧,伴随口苦、胸闷,出汗。到医院检查,是心脏早搏。
喝酒喝出毛病来了,怎么办啊?治吧。于是,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滑数。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很快写就了一张方子。但见:
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8克,枳实9克,竹茹9克,黄连6克,黄芩12克,苦参12克,丹参30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诸证大大减轻,接着再投6剂,症状全部消失。复查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医案不复杂,我们分析一下。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明确,就是痰热扰心。
痰热怎么看?患者就诊的时候,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滑数。这是非常典型的痰热之象。
痰热之邪,对人体自然有很多伤害。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所谓“扰心”。
你可能会觉得,痰热,怎么就扰心了呢?
我们知道,心,在上面。火热之邪,喜欢往上走。你看那自然界的火苗,不都是呼呼往上窜吗?所以火热之邪夹痰,就会往上走,直接侵犯我们的心。
痰热扰心,怎么个扰法呢?一来就是扰及心神。二来就是阻碍和扰乱心气心血的运行。正因如此,痰热扰心最容易带来失眠、癫狂等神志病,也很容易带来类似心悸、胸痹这类的毛病。
读者朋友,这个痰热扰心,是中医里面最妙的学问之一。尤其是当下,这个证型的患者愈发多起来。它是中医认识心病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宝贵经验。循着它,我们可以透彻理解很多事儿。
医案里这个患者,显然也是痰热扰心,才带来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的。此外,痰热扰于肝胆,则口苦。热迫津出,所以多汗。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显然,就是清痰热。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8克,枳实9克,竹茹9克,黄连6克,黄芩12克,苦参12克,丹参30克,甘草6克。
这里头,半夏燥湿化痰,竹茹清痰热,枳实和陈皮用于行气除湿,且改善胸闷之证,茯苓健脾利湿,杜绝生痰之源。黄连,入心经,可以很好的清心热,且能燥湿。
在这个基础上,加黄芩、苦参、丹参和甘草。黄芩助黄连清热燥湿,苦参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可以调节心率。丹参用于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在这里,我们应该重点体会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这几味药。这个,就是我们要说的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顾名思义,就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黄连。它出自《六因条辨》,基本配伍是黄连3克,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橘皮9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它的作用是清胆和胃、化痰除烦,主治是痰热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晕、心烦、口苦,苔黄腻。
读者朋友,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张方子吧。痰热扰心所带来的很多问题,用它是可以解决的。这对我们现代人十分重要。因为痰热之邪,就今天来说,不是少了,而是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它更多了。医案里这小伙子,是因为烦心事儿喝闷酒,喝出痰热之邪。你想想,满大街三五成群喝大酒的人,还少吗?痰热扰心带来的心律失常等问题,自然也多见了。
持类似观点的业内大咖,太多了。比如说周次清的学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高洪春前辈,就特别重视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扰心带来的心律失常。具体是黄连温胆汤去竹茹,加龙骨、牡蛎、酸枣仁,临床效果突出。这是2010年,于《山东中医杂志》刊载过的经验,在业界有一定影响。
所以,面对这样一则优秀的经验,我们说什么都该好好记住。
当然,黄连温胆汤还有很多别的用途,如治疗失眠、癫狂等神志病等,以及中风、胸痹等内科杂病。这些,以后我们有机会接着聊。今天,咱们先说到这里。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