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从法律社会史角度解读《红楼梦》!
为你从法律社会史角度解读《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纠葛,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一书,从法律社会史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揭示了清代法律制度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以及这些制度性缺陷如何反映在曹雪芹的创作中。
《红楼梦》开篇就写了一桩拐卖人口的罪恶,发生在富庶繁华的苏州城。“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者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者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而清代法律通过多方面的制度性规定,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低下地位,这些制度性缺陷也深刻影响了曹雪芹的创作和思想,成为其绝望的重要根源。
这本《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透过对《红楼梦》一书众多女性的生命故事的分析与描绘,让今日的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认识距离今日已经有三百年的中国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无需使用控诉或辱骂的语言,就描绘出清朝被拐卖的人的悲惨命运。也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的科举制度以及对于官吏的管控制度,如何让一个原初或许有理想与坚持的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转变成为一个没有担当,愿意为有权有势的犯罪者掩盖罪恶,且对于不幸者的命运视而不见的无品官员。
透过“秦可卿之死”,我们看到清代亲属相奸罪的运作以及妇女自杀问题。透过赵姨娘对于宝玉及王熙凤的诅咒,说明清朝妻妾地位差异以及巫术犯罪的情境。透过贾宝玉、薛宝钗及林黛玉的故事,说明清朝的婚姻与继承制度。透过“宝钗结局与清代的选秀制度”,详细说明旗人身份的相关问题与在清朝选秀制度下旗人女性的命运发展等等。
《大清律例》不承认女性是独立民事主体,女性罪犯除犯奸和死罪外,由丈夫或家属邻里收管。同时,妻子对家庭财产无支配权,嫁妆也归丈夫所有。夫妻间发生殴杀,对女方处罚残酷,对男方从轻发落甚至无罪。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女方无权告发丈夫出轨,而男方可因无子、淫佚等七种原因休妻。清代法律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不仅是女性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曹雪芹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
本书透过《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为我们展示了清代法律与社会的风貌,同时让我们对书中各色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行为与命运,有了基于制度与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