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三大疑问:处分影响、兼职规定与编制问题详解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三大疑问:处分影响、兼职规定与编制问题详解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处分,这些处分对其职业发展有何影响?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可以在企业兼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否有编制?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事业单位行政处分对晋升的影响
事业单位从业者因违反纪律而受到行政记过处罚,属于较为严厉的惩戒措施,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处罚员工将无法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及对应的级别,这将对其职业生涯发展构成不小的制约。
在接受政务处分期间,他们将失去晋升职务和岗位等级以及评定职称的资格,这无疑会对其职场声誉与进阶机会产生直接影响。
若不幸被处以记过、记大过甚至降级撤职等更严厉的罚则,他们还将丧失晋升薪资待遇等级的权利。
最后,对于被撤职的员工而言,他们不仅需降低职务或岗位等级,同时也将面临薪资待遇的相应调整。
这些影响无疑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五条
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可以在企业兼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不得从事与本单位业务无关的兼职活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经过有关组织研究并作出决定后,可以委派或委任员工担任其他企业职务。
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在企业中兼职这个问题,除了需要考虑该员工自身是否属于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人员或者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外,还需关注其所在地区、行业领域、系统以及具体单位等方面是否存在关于员工在企业兼职的相关规定。
我们不能简单地依据员工的编制、级别以及是否为党员等因素来做出判断。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否有编制
聘请协议,无编制归属。
这是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展开的招聘行为,签署聘请协议而非编制,双方共同协商确定薪资与福利待遇。
目前,进入事业单位并享有编制的方式唯有一种,那就是参加由国家以及各省组织的事业单位选拔考试,成功通过并被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者,方能获得事业编制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