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米的挑战:为“小个子”重塑膝盖,陕中附院做到了!
1.36米的挑战:为“小个子”重塑膝盖,陕中附院做到了!
一位身高仅1.36米、体重40公斤的66岁患者李阿姨(化名),因双侧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慕名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寻求治疗。由于患者身材矮小,骨骼纤细,手术难度远高于常人。在该院关节病区桑晓文博士团队的精心设计和精湛技术下,手术顺利完成,为这位特殊患者重塑了膝盖。
(术前X光片:双侧下肢严重内翻呈“O”形腿,左侧关节间隙完全消失)
手术面临的特殊挑战
截骨风险增大,可能损伤韧带:李阿姨的骨骼尺寸比普通人小很多,手术截骨过程中很容易伤到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腘肌腱。这些韧带一旦损伤,会直接影响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标准的术中定位器械太长:标准胫骨力线定位杆按普通成人比例设计,身材矮小的患者使用时长度过长。手术中难以精准适配,增加了定位难度,还易因晃动影响准确性。若力线定位偏差,假体植入位置和角度不准,会使膝关节受力不均,加速磨损,引发疼痛、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软组织平衡:多一分太紧,少一分太松:由于患者骨骼小,术中软组织平衡的调整变得更为重要。如果调整得太紧,术后膝关节活动会受限;如果太松,又会影响稳定性,甚至增加假体松动的风险。
普通小号的假体对她来说可能“太大”:目前市面上的全膝置换假体,主要是为普通成人设计的。即使选择常规的小号假体,对李阿姨来说仍然偏大。假体过大可能会过度覆盖关节面,影响软组织平衡,导致术后活动受限。
精准规划,精细操作
面对这些挑战,手术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精准的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精准规划:术前通过影像学评估精确测量患者的骨骼尺寸,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调配适合患者的非常规使用小号膝关节假体。
术中精细截骨:常规截骨导板偏长,因此使用个性化的截骨技术,完成胫骨截骨,减少对周围韧带和软组织的损伤,确保手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
术中动态评估:在置换假体后,反复评估膝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确保软组织平衡理想,同时避免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发生。
手术结果:一切顺利,安全着陆
经过团队精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度理想,无明显不适,术后康复进展顺利。
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全膝置换术在特殊患者群体中的挑战,也体现了个性化手术策略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对于身材矮小的患者而言,术前精准规划、个性化假体选择以及术中软组织平衡的调整是成功手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