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无管微创……这家医院探索技术创新助推骨科高质量发展
AI、机器人、无管微创……这家医院探索技术创新助推骨科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承办的研究型医院学科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开幕式暨骨科研讨会上,全国多家医院的骨科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骨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人工智能(AI)、机器人、无管微创、数字化、智能化等热词频频出现,成为讨论的焦点。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创新都是推动骨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发言中多次提及“创新”。他提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促进医工深度融合,将骨科与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整体的集成创新能力。他跟与会专家共勉:要紧盯国外的发展,更要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做医学转化的典范,帮助更好地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黄锦坤表示,医院将致力于培养既具备临床能力又拥有科研能力,同时能够进行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紧抓创新,为各学科建设和医院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行作为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分享了他在AI融合外科体系建设与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在微创率超过80%的现代外科背景下,小切口已不再是主要的技术挑战。如何通过多种微创与智能化技术实现“无管化”操作,以及术前合理规划、术后体能与代谢优化、AI辅助决策和精准免疫调控,将患者状态调控至近乎术前生理最佳水平,实现个体化、人文化、智能化与精准化的全程生理化手术管理,这是外科医生更高的追求。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赵亮介绍,他和团队最近采用了何建行教授首创的无管微创技术,成功为一位98岁高龄的髋部骨折老人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显著加速了康复进程。该科还使用最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赵亮分析说,传统关节置换手术往往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而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准确进行关节置换相关操作及实时导航监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管微创等技术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持续推动骨科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发展,将有助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