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津红桥西北角的早餐,怎么这么火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津红桥西北角的早餐,怎么这么火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bgc.scol.com.cn/home/6003500

清晨六点,天津西北角,蒸腾的热气伴着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羊汤、牛肉饼、包子、炸糕、卷圈、菱角汤、酱牛肉、茶汤等各色美食的香气,唤醒了街巷。操着各地方言的食客们陆续聚来,哈着白气排起长龙。这个场景颇像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作品所描述天津风情的视频版。

2023年10月,本报记者到这里采访,在撰写报道《天津早餐好 处处“西北角”》(点击阅读)时,用“热气灼人、楚楚动人、色香诱人”来描述对西北角美食的第一印象,但对美食背后的文化与机制建设着墨不多。近日,记者又来到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距离天津西站不到2公里的地方,看看西北角早餐为什么能持续火爆。


西北角美食街区人头攒动

自2023年逐步在网络上爆火出圈后,西北角,这片0.36平方公里的老街区,这处魅力独特的“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量高达8万到10万人次,成为全国著名的“早点宇宙中心”。如何让网红效应发挥长尾作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这几年,天津市红桥区不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个一”工作机制,比如“一套机制狠抓落实、一网多格全域覆盖、一处阵地服务群众、一个中心为民解忧、一声哨响报到督办”等,聚焦提高城市治理精度和温度,让熟悉西北角的各地食客感受到这里市容环境、文旅融合、百姓生活的喜人渐变,从而让更多人爱上了这片浓浓烟火气。

宰牛刀尖上的城市治理

“十几个宰牛点,全是露天的,过去夏天根本不敢开窗。”在附近住了半辈子的李阳先生仍记得,楼下的露天宰牛场让街巷常年弥漫难闻的气味。这个延续30年的顽疾,与占道市场、违建商铺共同构成当地城市治理的“老大难”。

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涛介绍,早年间,西北角的居民主要靠“三把刀”——瓦刀、宰牛刀、切糕刀为营生,从事建造、屠宰和小吃制作销售三种行业。其中这把“宰牛刀”,为人们奉献了舌尖上的享受,也引发城市治理的环境难题。

为此,红桥区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基层组织链条,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居民诉求,合理制定行动方案及工作预案,用一个月左右的清拆、改建和持续不断地强化管理,彻底解决了南大寺周边环境死角、铃铛阁宰牛点等存在了30余年的历史难题。

不断改善的环境配上美食的色香味,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让这片并不宽阔的街区又增添了“幸福的烦恼”。“人多了、车堵了、垃圾清理慢了,一时间游客抱怨多,居民意见大,这是‘流量’带来的新问题。”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华申说。

针对游客和居民意见,红桥区迅速响应,规划欢庆西胡同分段步行街,推动周边道路单向通行改造;增加扫保力量,提高清运频次;对现有公厕进行提升改造,设置专人值守保洁……

“就像给老街区做了一场精细手术。”穆记糕点第四代传人张素娟见证着她身边的西北角的蜕变,仿古铛铛车载着游客穿梭青砖灰瓦间,曾经油污斑驳的墙面化作美食地图和国风彩绘,在彩绘长廊和靓丽整洁的红石榴广场、红石榴街心公园里,大家热闹围坐,品尝小吃,谈天说地,乍一看,你甚至分不出谁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正是这样的氛围,使得西北角物质美食、特色环境和人文美景相映成趣,成为全国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西北角美食街区推出“早安”“穿越”两幅巨型墙体彩绘,将“为爱上色”公益项目与西北角特色美食等元素巧妙融合,生动展现了西北角地区历史传承

文旅融合的“红桥表达”

面对千里奔赴一座城的人们,怎样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网红打卡地,如何保温文旅热度,把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网红打卡热背后,红桥区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基层治理的“表达方式”。

看得见的改变需要看不见的治理。红桥区创造性探索“公益+市场+文化”模式,“商户既是街区管理服务对象,也是参与治理的重要力量。”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伟介绍,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下,西北角先后成立了红石榴公益慈善基金、铃里心愿社区基金。这些资金不仅打造了美食导航系统、主题邮局,更孕育出全国首个早点文化市集。“我们商户既是受益者,也是环境治理合伙人。”沽上德盛店主石倩展示着“公益商户”徽章介绍说,各家商户都积极响应,向社区基金捐赠,共同助力街区“公益橙”卫生服务保障项目的开展,为维护街区环境整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每次来都有新变化,能感受到街区管理非常用心。”来自河北省任丘市的郭永强是西北角常客,他说自己最爱吃这里的糕干王和酱牛肉,每回都要多买点带走。“西北角进步了,服务也没落下,你看停车场扩建了,休息的地方多了,消费体验一次比一次棒!”

2023年以来,西北角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2024年国庆假期创单日客流15万人的最高纪录;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游客同比增长30%。“全国早点看天津,天津早点西北角”名声更加响亮。


图为市民游客在煎饼果子等摊位前排队选购特色美食

商户与居民更加心连心

最近几个月,在铃铛阁社区,65岁的独居老人李金树总在清晨收到又甜又香的热粥。“徐意斋煎饼果子体验店的老板张岩是我的结对商户,他们的服务员天天给我送早餐,比亲闺女还贴心。”李金树给记者讲的这个温情故事源自“商居帮帮团”——120户特殊家庭都有商户结对,70家店铺认领“微心愿”。

铃铛阁街道宣传文化办主任吴其佑介绍,西北角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如今这里环境好了、名气大了,如何平衡好居民生活和商户经营之间的关系,让居民因发展受益,从而支持商户,支持发展,是红桥区各级党组织都在思考的问题。

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红桥区一方面扎实开展“铃里心愿”办实事行动,依托公益慈善基金,向辖区居民全覆盖发放2000余份暖心礼包,一方面成立“商户帮帮团”,开展“商居睦邻结对”,每周走访慰问高龄、独居、困难、残疾居民,不少商户还围绕附近群众就业需求,提供了操作门槛低、足不出社区的就业岗位百余个。

“去年国庆节前,为了表达对街区居民的感谢和关怀,在社区党委号召下,29家爱心商户踊跃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美食兑换券,发放给1000余户居民,让邻里们免费吃上家门口的美食。” 铃铛阁街道铃铛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翠蓉介绍。

真心付出换来真情回馈,节假日期间,许多周边社区居民主动担当志愿者,帮忙招呼顾客、维护街区秩序,居民与商户间的“双向奔赴”推动了西北角与广大游客的“双向奔赴”。

天津西北角的浓浓烟火气,是平凡生活中的真挚温暖,也是有限生活空间里蒸腾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西北角、洪湖里、复兴路等特色街区建设质量,引聚更多消费客流,把人气与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天津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山峰 王艺钊)

专家短评

这也是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王庆杰

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因早餐而出圈、火爆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人气和流量,更实现了城市治理的升级,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能量和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一是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发展能带来机会,也能带来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让西北角的早餐火起来,红下去,又让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切实受益,由衷满意,热情支持,就要用党组织力量调动群众力量的治理实践,就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二是下功夫做好关键处的精细治理。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抓住“牛鼻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关键处下真功夫硬功夫。红桥区通过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在精细化中实现了治理的高效化。

三是在“大家的事大家办”中凝聚合力。城市治理关涉方方面面,必须调动各方力量,红桥区的“铃里心愿”办实事、“公益商户”、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大城众管,政府、商户、居民共治共享,通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凝聚强大合力,有力地推动着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着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社科院副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山峰 王艺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