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都江堰示意图以及结构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都江堰示意图以及结构原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zhuang.net/post/24245.html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原理

都江堰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其科学的工程设计和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巧妙利用上。它实现了“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奇迹,具体原理如下:

  1. 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枯水期的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

  2. 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特大洪水等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3.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确保灌溉用水的稳定供应。

都江堰通过修筑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这种设计不仅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还能够控制进水流量,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三维图解都江堰工作原理

都江堰枢纽在岷江中游的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水流和泥沙的分配。在枯水季节,内江的河床较低,过水面积大于外江,且内江的平均流速高于外江,因此内江的流量大于外江。

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的建造结构极为简单,但设计精妙。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宝瓶口(进水)、鱼嘴(分水)和飞沙堰(泄洪)。建造宝瓶口之后,岷江被分流为两条江水,东边的一部分江水可以灌溉成都平原。这样在枯水期,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筑坝分水就是将岷江的干流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条引入成都平原,修渠引水就是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溢洪道,让江水形成环流,避免泥沙淤塞河道。

都江堰示意图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宝瓶口用来灌溉东部平原,缓解西部洪灾。在未开凿之前,玉垒山便伫立在东岸。

都江堰是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个古老灌溉系统,始建于秦国,建设地位于长江的支流——岷江上。都江堰和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统称为“秦始皇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