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何以为父》:每位父亲必读的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何以为父》:每位父亲必读的书!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1/08/78663202_1142506616.shtml

父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深刻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轨迹。《何以为父》这本书深入剖析了父子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帮助我们去探寻如何在父子互动中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幸的童年,从而助力其走向被幸福童年治愈的一生。

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本书作者迈克尔・J. 戴蒙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夫妻治疗师以及专门研究父子关系的精神分析师。他汲取了超过 30 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此书。这本书豆瓣评分为8.2分,推荐大家一读。

作者长期关注家庭结构与成员关系的动态变化,发现社会对于父亲角色的认知存在诸多片面之处,且父亲角色在学术研究中也未得到足够重视。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唤起社会对父亲角色的重视,为父亲们提供指导,填补相关知识空白,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

该书主要内容

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父亲角色对孩子影响深远,从孩子孕育起就至关重要,其参与程度和质量深刻影响孩子发展。如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亲的陪伴、引导等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孩子也会强烈影响父亲,促使父亲不断成长和改变。父亲并非只是母亲的辅助,而是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孩子性别认同、应对外界挑战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父亲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角色与任务

  • 孕期与婴儿期:父亲应积极参与,如承担家务、做妻子的情绪教练等,帮助妻子度过孕期,同时为孩子的到来做好准备。孩子出生后,父亲要充当警觉的守护者,提供安全保障,促进孩子与母亲的情感依恋,还要帮助孩子与母亲逐渐分化,引导孩子探索外部世界,如鼓励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参与到更广阔的活动中。

  • 学步期:作为 “第二他者”,以独特方式引导孩子,如通过刺激、有活力的互动方式,帮助孩子与母亲进一步分化,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探索世界过程中给予支持,助力孩子建立自信,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

  • 童年早期(俄狄浦斯阶段):父亲要引导儿子处理与母亲的分化过程,帮助儿子建立健康的男性性别认同,理解男女差异,避免过度僵化的性别观念。同时,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父子间竞争冲动,为儿子树立温和权威形象,帮助儿子学会调节情绪,培养同理心和高自尊,如在儿子竞争受挫时给予理解和引导,使其明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童年中期:继续引领儿子进入 “男人的世界”,指导儿子在团体活动中发展社交技能,将攻击性转化为健康竞争欲,培养勤奋感和胜任感,帮助儿子掌握事物操作原理,追求成就。

同时,要教儿子通过语言表达情绪,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鼓励抽象思维发展,为儿子应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提供支持,如在儿子面对困难任务时,鼓励他坚持并从失败中学习。

  • 青春期:面对儿子身份认同问题,父亲应共情、接纳并支持儿子找寻身份,同时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危机。在儿子与自己分离个体化过程中,父亲要理解并支持儿子的独立尝试,允许儿子对自己的理想化破灭,适度引导儿子的试验行为,避免过度反应或无视,帮助儿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建立稳定灵活的身份认同,如在儿子尝试新事物时,给予合理边界和指导,使其在探索中成长。

  • 成年早期:父亲要适应新角色,从指导者转变为 “场边指导”,给予儿子祝福和支持,同时放手让儿子追寻自己的梦想,鼓励儿子发展亲密能力,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儿子的成长也会促使父亲反思自己的人生,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如在儿子面临职业选择时,提供建议但尊重儿子的决定,在儿子追求梦想过程中给予鼓励和信心。

  • 成年中期:父子关系更加平等,双方目标趋于平行,共同追求繁衍感。此时父子应相互理解、支持,调和彼此差异,共同面对衰老和丧失等议题,如在儿子组建家庭后,父亲与儿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相互分享生活经验,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 老年期:父子角色可能反转,父亲可能需要依赖儿子,儿子则要帮助父亲面对衰老和死亡。在此过程中,父子应珍惜彼此关系,相互陪伴,实现生命的传承和延续,如儿子关心照顾年迈父亲的生活起居,父亲向儿子传递人生智慧和经验。

客观评价

优点

  • 内容全面系统:涵盖了父子关系从孩子出生前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周期,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父亲的角色、任务以及父子间的相互影响,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父子关系的发展脉络。
  • 理论与实践结合:基于丰富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成果,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观点新颖独特:打破传统观念中对父亲角色的刻板印象,强调父亲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父子关系的双向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促使人们对父子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 具有启发性:书中许多观点和案例能启发读者反思自己与父亲或与孩子的关系,引导读者在家庭关系中做出积极改变,对改善家庭关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不足

  • 部分内容深度较大:对于一些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读者来说,书中某些专业术语和理论解释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
  • 文化局限性:虽然书中观点具有一定普遍性,但部分内容可能受到西方文化背景影响,在跨文化应用时可能需要结合不同文化特点进行调整和思考。

个人感悟

笔记摘抄:

“虽然宝宝长在妈妈的肚子里,但是爸爸在理性和感性层面上都应该要清楚 —— 自己在孩子的孕育、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分量,绝不会比妈妈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从孩子的孕育阶段开始,父亲就应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妻子的身心健康,共同为孩子的到来做好准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引导和支持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在孩子学习走路、探索世界时,父亲的鼓励能让孩子更加勇敢自信,其角色分量与母亲同等重要。

“对于第一个孩子的父亲来说,他们会第一次经历什么是超凡脱俗 —— 超出他们凡俗能力所及。有人奉新生命若神明,有人则战栗不已。 然而这些情绪都会妥妥地被屎、尿、奶、哭清理,脱俗感还未褪 去,你就会被拉入凡尘。”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父亲在迎接新生命时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新生命的诞生确实给父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动,那种对新生命的敬畏和惊喜是无法言喻的。但同时,育儿过程中的琐碎和辛苦也会让父亲迅速回归现实,明白养育孩子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无比珍贵的过程,让父亲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和责任的重大。

“父亲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小小的、脆弱的生命也会强烈地影响他们的父亲。”

这使我意识到父子关系是一种相互塑造的过程。父亲积极参与婴儿的成长,如陪伴孩子玩耍、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等,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孩子的纯真和依赖也会触动父亲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促使父亲成长为更有责任感、更懂得爱的人,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

“男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并且他也要这样教自己的儿子。”

它强调了父亲角色的学习性和传承性。成为父亲并非天生就会,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父亲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父亲的行为也会成为儿子学习的榜样,父亲以身作则,将良好的品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传递给儿子,有助于儿子在未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这种传承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总结

《何以为父》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父子关系这一重要主题。通过详细阐述父亲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角色、任务以及父子间的相互影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父子关系发展的全景图。这本书不仅重塑了我们对父亲角色的认知,让我们认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母亲,还为父亲们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指南,有助于提升父亲的育儿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尽管书中存在部分内容深度较大和文化局限性等不足之处,但总体而言,其优点远远超过了缺点。无论是对于即将成为父亲的人、已经在育儿过程中的父亲,还是关注家庭关系研究的学者,这本书都能提供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这本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父子关系的意义,共同营造健康、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茁壮成长,实现家庭关系的美满与幸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