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和自建房究竟有什么区别?
商品房和自建房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商品房和自建房是两种主要的居住选择。它们在定义、建筑成本和产权属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两种房屋类型进行详细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什么是自建房?
自建房,也叫单门独院、单门独户或独门独户,是指拥有自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并通过雇佣他人施工,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自建房是我国传统建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几乎都是通过自建房方式,来满足各自的居住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城镇规划区外或建设用地范围建房。
什么是商品房?
商品房在中国兴起于80年代,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营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商品房只是特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的,建成后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而自建、参建、委托建造,又是自用的住宅或其他建筑物不属于商品房范围。它是开发商开发建设的供销售的房屋,能办产权证和国土证,可以自定价格出售的。
自建房和商品房的区别
含义不同:商品房的属性必然需要带有流通性。要流通就必然要考虑市场的需求问题、人群的定位问题。这就注定没有办法完全以居住者的绝对个性需求为考量内容。自建房多半情况下为建房者自行筹资建房。考量的主要是自我的需求。并不太具备流通的属性。
建筑成本不同:自建房多半不存在买地、税收。局部地方有存在建设工地阶段缴纳一点费用,但是很低。各种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杂费。所以折合成建设单价便宜很多。商品房的折算单价背后有一整套的项目立体支出,其落地后的性价比是完全不一样的。
产权属性不同:商品房可以办理不动产证,也就是房产证了。他属于你的私人财产,可以上市进行流通,也可以进行变卖。自建房土地属于村集体而非个人。土地之上的房屋属于个人,个人对房屋本身具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