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对付蚊子,未来有办法 |《预测之书》读思19
【原】对付蚊子,未来有办法 |《预测之书》读思19
有个“地域黑”的段子,说河南人有本事,能给太平洋加栏杆,能给蚊子做结扎。给太平洋加栏杆其实算不了啥,只要资金到位没问题,给蚊子做结扎手术技术门槛很高。为啥要给蚊子做结扎呢?目的是让蚊子失去生育能力。但现代生物技术的路线不是做结扎手术,而是另一种更高效的“昆虫不育”技术(SIT)。
要杀死一种野生动物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物理方式,如拿刀砍杀;二是化学方式,如喷洒农药;三是生物方式,如基因改造。让蚊子失去生育能力就是第三种。
第一代昆虫不育技术(SIT)是用X光照射等方式,使交配后的第2代没有生育能力。可是剂量不好控制,若照射量过大,昆虫会失去生育能力,那这活就白干了。另外需要的量特别大,美国为了灭杀一种农业害虫,每年要放出3亿只经过处理的雄性螺旋蝇,这成本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第二代SIT技术则是借助基因工程手段,让蚊子携带一种“绝种”基因,使其下一代失去生育能力。这项技术已于2014年在巴西落地实践。然而它也存在问题:新基因无法自我复制。根据遗传定律,交配之后,这个基因的占比就会减半,几代之后,这种不育基因的作用便微乎其微了。
于是,第三代SIT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能够携带一种特殊的DNA内切酶,它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在遗传过程中不断自我复制而不减损。经过20代繁衍,就能让特定的蚊子种群走向灭绝,从而彻底解决传染病问题。该技术获得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赞助。
使用这项技术,理论上只需释放一次蚊子,就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控制蚊子数量。不过,这项技术目前尚未落地。人们对于人工控制自然物种仍心存疑虑,不确定这究竟是在造福人类,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作者并不担忧,他的一个观点让我内心一沉: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野生动物猎杀史,我们正是踩着动物的尸体登上了“地球之王”的宝座。事实确实如此啊!再往深里想,所谓的保护环境,实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还有人提出“拯救地球”的口号,可地球真的需要人类拯救吗?人类才出现几天?而地球已存在了46亿年,地球怎会需要人类拯救?人类未免过于自大了。
每一项新技术出现后总会有人忧心忡忡。电视、互联网、短视频的出现皆是如此。然而,人类社会真的因为这些技术变得越来越糟糕了吗?如果真要追求自然,那就回到森林,过茹毛饮血的生活,那才是最自然的状态。问问那些环保人士,他们愿意吗?还有,每年因蚊子传播疟疾而丧命的人多达60万!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究竟该先拯救同胞,还是先保全蚊子呢?
传播疟疾的只有3种蚊子,将它们消灭,对自然界的影响或许微乎其微,而对人类而言,却能带来巨大的益处。想象一下没有蚊虫叮咬的夏夜,我们在户外尽情享受生活,那将是多么惬意啊!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始终存在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过程。就拿机关枪来说,它的杀伤力可比基因技术厉害多了,而且针对人类,人类阻止得了吗?阻止不了,又怎样呢?当武器发展到核弹的级别,结果是谁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了。
这篇文章写得极为精彩,读来如同小说。谁写的呢?回头看作者介绍,是《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生物学硕士袁越。收录此书的作者都是大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文笔相差很大。写东西是个技术活啊!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